大众汽车与博格华纳在上世纪90年代携手,开启了家用车双离合变速箱的研发之旅。2003年,大众推出了全球首款搭载双离合变速箱的高尔夫R32,这款变速箱被命名为DQ250,是一款干式双离合变速箱。自那时起,大众不断深耕双离合技术,至今已开发出DQ200、DQ380、DQ381、DQ500、DQ400e、DL501、DL382和DL800等多款变速箱,其中DQ400e是一款专为混动系统设计的“三离合变速箱”。
尽管双离合变速箱在初期遭遇了稳定性问题,如“死亡闪烁”和低速顿挫等故障,且大众在处理国内外车主问题时存在区别对待,引发了广泛批评,最终在央视315晚会上被曝光才得以解决。但经过多年的发展,借助大众与博格华纳的努力,以及国内丰富的用户反馈数据,双离合变速箱在材料、润滑、散热和控制逻辑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提升,稳定性得到了有效保障。
大众坚持使用双离合变速箱的背后,有着深刻的战略布局考量。自动变速箱作为燃油车核心技术之一,长期被采埃孚、爱信等企业所控制,形成了难以突破的专利壁垒。为了避免在变速箱技术上受制于人,大众急需完善自身生产线,实现自动变速箱的自主研发。而双离合变速箱,因其传递效率高、油耗低,且早已过了专利保护期,自然成为了大众的理想选择。
双离合变速箱最初应用于赛车领域,其原理类似于两套手动变速箱的组合,通过电控多片离合器协调切换两个离合器片,实现快速换挡。这种变速箱结构简单,传递效率高,且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大众与博格华纳联合研发的双离合变速箱,博格华纳负责双离合模块,大众则负责机械部分设计。随着大众大规模普及双离合变速箱,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使得双离合变速箱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日益增强。
然而,双离合变速箱并非完美无缺。其低速顿挫问题一直备受关注,这主要是由于双离合变速箱在降档时速度相对较慢,导致在急加速等情况下容易出现顿挫。为了减少顿挫几率,大众不断优化双离合变速箱的换挡逻辑,但这也可能影响到汽车低速时的动力表现。在日常驾驶中,车主可以通过避免跟车过紧、学会利用发动机阻力控制车速、预判路况提前加速等方式,降低双离合变速箱触发顿挫的几率。
双离合变速箱的寿命与车主的驾驶习惯和路况密切相关。虽然双离合变速箱的设计寿命基本可以达到与发动机同寿,但由于其工作原理涉及摩擦,因此相对于使用液力变矩器的变速箱来说,双离合模块更易于磨损。车主应定期检测离合器摩擦片的间隙,并根据使用强度及时更换磨损件。同时,在日常行驶中,干式双离合车型应尽量避免涉水,以降低故障风险。为了延长双离合变速箱的使用寿命,车主在拥堵路况下可以采用手动模式减少自动换挡频率,避免过于温柔的驾驶方式导致摩擦片长时间摩擦产生过多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