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新能源汽车碰撞起火,黄金逃生五分钟真的够用吗?

   时间:2025-04-03 10:08:43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期,一起涉及小米SU7电动汽车在安徽池州G0321德上高速的碰撞起火事故,再次将公众的目光聚焦于电动汽车的安全性上。事故导致三人不幸遇难,引发了关于电动汽车在极端碰撞场景下安全性能的广泛讨论。

事故发生后,小米汽车迅速发表声明,指出车辆在事故发生时处于NOA智能辅助驾驶状态,驾驶员在接管后进行了减速和转向操作,但随后发生了碰撞。晚间,小米汽车再次声明,事故中的起火并非自燃,而是猛烈撞击隔离带水泥桩后,整车系统严重受损所导致。尽管媒体报道了车辆起火的画面,但具体的起火原因尚待官方调查结论。

这一事件再次引发了关于电动汽车是否更容易起火的公众疑虑。随着新能源汽车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不断提升,每卖出两辆车就有一辆是新能源汽车,如何确保这些车辆在各种场景下的安全,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际上,针对电动汽车的安全性能,相关部门已经在逐步推进相关标准的制定和完善。2月28日,《纯电动汽车火灾缺陷分析方法》正式发布实施,旨在解决电动汽车火灾事故调查与缺陷分析的规范化问题。然而,现有的国标关于电池热失控的要求仍主要基于静态试验,未能全面覆盖高速碰撞等极端场景。

根据现行标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T 31498-2021),电动汽车在碰撞后的30分钟内,动力电池包不应爆炸、起火,且不应有电解液溢出到乘员舱。同时,动力电池在出现热扩散导致乘员舱危险前的五分钟内,应发出报警信号。然而,这一标准在实验室条件下设定,面对真实世界的复杂情况,其适用性受到挑战。

一位消防安全专家指出,实验室中的五分钟标准并不能直接套用到实际事故中。在高速撞击等极端情况下,电池的热蔓延速度和程度往往与实验室测试大相径庭。因此,不能单纯依赖这一标准来判断逃生和救援的时间。

为了进一步提升电动汽车的安全性,新一版的《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正在制定中,预计将于2025年上半年正式发布,并于2026年7月起实施。新版标准将强制要求动力电池在热扩散后不起火、不爆炸,为乘客和救援人员提供更多的安全保障。

尽管有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的自燃率低于燃油车,但电动汽车起火事件仍时有发生。中国消防微信公众号在2024年披露了多起新能源汽车起火事件,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也发布了多起因“起火风险”被召回的汽车,其中不乏新能源汽车。这些事件再次提醒我们,电动汽车的安全性仍需不断提升。

电动汽车起火后的救援也是一个难题。由于锂电池起火温度高、灭火难度大,因此需要专业的灭火设备和救援方法。一位消防救援系统的人士表示,在火灾初期使用干粉灭火器可以扑灭锂电池的阴燃,为逃生和后续救援争取时间。然而,电动汽车起火后仍有复燃和释放有毒气体的风险,因此救援人员需要配备专业的防护装备。

面对电动汽车安全性能的挑战,相关部门和企业正在不断努力。从标准的制定和完善到技术的升级和创新,每一步都在为提升电动汽车的安全性贡献力量。然而,安全无小事,我们仍需时刻保持警惕,共同推动电动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