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在3月份继续展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得益于多项政策激励以及车企降价策略的推动,新能源车渗透率一举突破50%大关,达到了54.1%。市场格局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头部车企如比亚迪凭借压倒性的优势领跑,而新势力车企则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
比亚迪在3月份以惊人的37.74万辆销量稳居榜首,占据了当月新能源市场近三分之一的份额。其成功主要归因于“王朝+海洋”双网战略的全面覆盖,以及海外市场的大幅增长。然而,比亚迪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尤其是如何在新势力的智能化浪潮中保持领先地位。
吉利汽车紧随其后,以11.97万辆的销量位列第二,同比增长高达167.2%。吉利银河系列成为其增长的主要动力,L6、E8等车型凭借CMA架构和雷神电混系统在15万-20万元市场形成了差异化优势。然而,极氪品牌增速放缓,面临着来自小米SU7等新品的竞争压力。
长安汽车则以超过8万辆的销量成为最大黑马,环比增长超过100%。启源系列凭借“油电同价”策略,成功抢占了10万-15万元市场。然而,长安在智能化方面的表现相对较弱,这可能会成为其未来发展的瓶颈。
上汽集团同样表现出色,3月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12.57万辆,同比增长48.22%。其中,宏光MINIEV继续保持热销,成为上汽新能源销量的重要支柱。智己汽车也实现了产量和销量的双增长。
在新势力车企中,零跑汽车以3.71万辆的销量首次登顶榜首,同比增长154.7%。零跑的成功在于其“激光雷达智驾平权”策略,以及“纯电+增程”双线布局的全面覆盖。然而,品牌溢价能力不足是其需要警惕的问题。
理想汽车则依靠L系列焕新智驾版稳守高端市场,但增速明显放缓。理想需要在800V超充和城市NOA等方面加速突破,以应对来自竞品如问界M9、蔚来ET9的挑战。
小米汽车也展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SU7 Ultra上市仅3天锁单就突破了1.9万辆。雷军将全年目标上调至35万辆,但供应链管理和售后体系仍是其面临的挑战。
广汽埃安、小鹏汽车、长城新能源、深蓝汽车等车企也各有千秋。广汽埃安凭借AION Y Younger版精准狙击网约车市场,实现了销量的触底反弹。小鹏汽车则凭借2025款G6/G9全系标配5C超充等技术普惠策略,实现了销量的快速增长。长城新能源和深蓝汽车则需要在混动技术路线和产品矩阵上进一步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