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能源电力市场化交易的步伐日益加快,光伏电站领域正掀起一股前所未有的抢装热潮。在这场竞赛中,数智技术的运用成为了决定胜负的关键,助力企业实现早建设、早并网、早盈利的目标。
以往,光伏行业普遍依赖于单一硬件设备的性能提升来增加发电量,期望通过“1+1>2”的方式实现效益最大化。然而,光伏电站作为一个复杂的发电系统,在其长达25年的生命周期中,从仿真设计到最终方案的实施,快速、精准、高效的数智化手段所带来的降本增效效果,远远超过了单一设备优化的成果。
阳光新能源,作为新能源电站技术的佼佼者,依托其“魔方”技术平台,推出了多款数智化软件,包括iSolarSim光伏发电仿真软件、iSolarTool大型光伏智能评估设计软件以及iSolarBP分布式智能评估设计软件。这些软件从局部到整体,从发电仿真到评估设计,全面加速了电站开发的数智化进程。
在电站开发的初期阶段,发电仿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对于山地电站、柔性支架电站以及分布式电站而言,由于地形复杂、方位角及倾角失真等因素,仿真结果往往存在较大的偏差。而阳光新能源的iSolarSim光伏发电仿真软件,凭借其精准的阴影计算算法和3D全景可视化技术,实现了3D实景与发电数据的双重高精度仿真。无论是家庭还是工商业电站,仿真时间仅需短短10秒,而100MW的山地电站仿真也仅需10分钟,仿真偏差被控制在2%左右,实现了百倍提效。
iSolarSim只是阳光新能源“魔方”技术平台全序列、全流程数智化软件群的一个缩影。针对集中式/分布式光伏电站评估难、设计慢等痛点,阳光新能源的iSolarTool和iSolarBP软件成为了行业内的数智利器。iSolarTool通过智能阴影分析技术,充分挖掘地块间隙与边缘空间,快速优化组件排布,评估准确度高达90%以上,同时大幅缩短了大型电站的设计周期,从原来的21天缩短至3-4天,单瓦成本降低了2-3分,实现了效率与成本的双重优化。上海市太阳能学会专家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iSolarTool在应用场景、功能、算法等方面都具有创新意义,填补了国内同类软件的设计空白。
在分布式光伏开发中,非标化特性增加了评测设计的难度,而传统“爬屋顶”的踏勘方式不仅耗时耗力,还存在安全隐患。iSolarBP软件则凭借其踏勘快、评估准、出图快、设计优的四大优势,大大提升了分布式光伏开发的效率。无人机自动踏勘技术使得10万㎡的屋顶踏勘仅需2小时,15分钟内即可完成精度在10cm以内的3D建模,极大地节省了时间和人力成本。
随着新能源电力市场化的不断推进,阳光新能源凭借其领先的电站技术实力,以数智、高效、快捷、精准等用户价值,全方位助力电站开发伙伴在光伏抢装潮中抢占先机,赢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