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汽车行业内关于燃油车未来的讨论再次升温,多家知名车企高管纷纷表态将继续加强在燃油车板块的投入。这一趋势与几年前新能源汽车刚兴起时,业内普遍看衰燃油车的观点形成了鲜明对比。
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吉利汽车)在这一话题上尤为活跃。公司行政总裁及执行董事桂生悦直言,未来几年内中国将实现“油电平权”,届时没有燃油车业务的车企将面临估值上的劣势。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也在多个场合强调,吉利不仅不会放弃燃油车市场,反而将继续加强该板块,利用智能化、网联化技术提升产品竞争力。
长城汽车同样表达了对燃油车市场的重视。公司CTO吴会肖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指出,考虑到全球市场的多样性以及国内仍有大量燃油车用户,长城汽车将继续在燃油车领域进行投入。这一观点得到了业内的广泛共鸣。
事实上,不仅是吉利汽车和长城汽车,广汽集团、奇瑞汽车等国内汽车大厂也并未停止对燃油车技术的研发。这些企业在燃油车领域发布了一系列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以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这一转变的背后,是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一方面,新能源汽车虽然发展迅速,但面临着补能焦虑、保值率低、整车盈利难等问题。相比之下,混动技术和先进燃油机在某些工况下展现出更高的能效和更强的适用性。另一方面,燃油车在全球市场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需求依然旺盛,对很多消费者来说,燃油车仍然是成本可控、使用便捷的最优选择。
从市场数据来看,燃油车的需求韧性也超出了行业的预期。2024年中国燃油车销量仍达1857万辆,占比59%。在下沉市场和特定价格带内,用户对燃油车的接受度依然很高。同时,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下滑也反映出燃油车市场的反弹趋势。
在国际市场上,燃油车的需求同样不容忽视。2024年全球燃油车销量占比约为76%—80%,在全球市场依旧占据着主导地位。对致力于扩大全球市场份额的中国车企而言,发展燃油车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战略选择。
随着多家车企高管的表态和市场数据的支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为燃油车仍将在未来的汽车市场中占据重要位置。这一观点不仅得到了业内的广泛认可,也为车企在制定未来发展战略时提供了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