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车企与供应商智驾未来:个性化VS标准化,谁将引领变革?

   时间:2025-04-04 17:57:36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2025年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一场关于智能驾驶的激烈辩论吸引了众多目光。尽管各方立场各异,这场辩论无疑加速了智能驾驶技术的提升。2025年,全民智能驾驶和平权智能驾驶能否从营销口号变为现实,不仅取决于技术的突破,也受到频发智能驾驶事故对系统分级方案的质疑。

本次论坛全面呈现了智能驾驶前沿供应商和主机厂的思考,旨在描绘一个清晰的自动驾驶未来图景。

卓驭AI首席技术官陈晓智在论坛上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当高阶智能驾驶成为标配,如何让技术从“能用”走向“个性化”?卓驭展示了其GenDrive端到端世界模型系统,强调个性化智能驾驶。该系统支持自然语言交互,用户可通过简单指令调整驾驶风格,实现千人千面的驾驶体验。GenDrive背后是多模态数据的深度融合,通过预训练和后训练闭环提升长尾场景泛化能力。

陈晓智还透露,卓驭将在2025年推出“激目系统”和1000TOPS算力平台,为L3/L4级自动驾驶铺路。他强调,硬件可以预埋,但责任归属必须谨慎,现阶段更关注降低接管率。

轻舟智航CEO于骞则提出了一个更务实的观点:真正的平权是安全无差别。轻舟智航是少数敢提出“敢赔模式”的智驾方案商之一。于骞认为,L3级自动驾驶不仅是口号,更代表了对用户的承诺和责任。真正的L3意味着敢于在事故发生时承担责任,即敢于赔偿。轻舟凭借其在L4级自动驾驶Robobus的经验,独创了“端到端模型+安全对齐”技术框架,通过时空联合规划算法和大规模仿真系统,将高速场景下的误触发率降至行业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元戎启行CEO周光则带来了VLA架构,计划今年实现VLA上车。他认为,自动驾驶需从“弱专家系统”向“通才系统”演进,最终实现L5级全域自动驾驶。VLA架构支持多模态输入与意图输出,结合思维链推理提升安全性,且激光雷达非必需。周光表示,这套架构能让智驾行业从“可用”突破到“好用”阶段。

博世智能驾控中国区总裁吴永桥则直接指出,智驾迟早会成为标配,没必要自研。他算了一笔账,主机厂自研中阶智驾需投入20亿元,而博世的模块化方案可将单套系统成本压至3000元,且支持“即插即用”。吴永桥断言,未来三年80%的车企将放弃自研中阶功能,转而聚焦AI座舱等差异化战场。

地平线CEO余凯则提出了三个核心观点:智能驾驶作为智能汽车的“基带”,已迎来价值拐点;智驾行业即将快速收敛,“自研+第三方”并行将成为车企最安全的选择;高阶普及时代,产品逻辑需从“洞见人间烟火”变为“逼近世界真相”。他认为,只有极少数车企具备“全栈自研”能力,开放合作将成为未来主流。

长城汽车CTO吴会肖表示,AI的本质在于“自主决策”与“创造新想法”,长城汽车构建了行业首个“RAG知识架构平台”,打通全链路数据壁垒,整合多模态知识库,形成动态更新的知识体系。长城汽车还坚持“开放朋友圈”战略,与宇树科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进军具身智能。

长安汽车首席智能驾驶技术官陶吉则强调,从L0到L2+花费了数十年,而L2到L2+(城区NOA),L2+再到城区L3仅用了4年时间。他预测,L3到L4也将很快到来。长安汽车坚持自研主导,通过中央大脑实现整车智能,融合智驾、座舱、底盘等六域,推动汽车向“具身智能”演进。陶吉还指出,数据对于主机厂的重要性,主机厂应做好全方位的数据基建能力,掌握在AI时代定义产品的能力。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