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车企与供应商智驾赛道大碰撞:自研还是合作?

   时间:2025-04-04 19:13:56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2025年的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关于车企智驾自研的时间窗口是否关闭,以及智驾供应商是否将主导智能汽车竞争的下半场,成为了讨论的焦点。随着一些供应商主动推动主机厂落地L3级自动驾驶,这种既有竞争又合作的二元状态在公众面前愈发清晰。

随着“全民智驾”成为席卷中国汽车工业的新趋势,这一运动呈现出两个方向:一是向上突破技术上限,众多车企积极为L3级自动驾驶落地做准备;二是向下推动智驾平权,将高阶智驾功能标配至售价仅6万元的车型,以降低门槛。然而,这两个方向是否矛盾?小米Su7事故后,全民智驾如何确保安全底线?L3的落地需要多方协同,包括上层治理、保险公司、主机厂和供应商,构建一个完善的商业闭环。目前,各方是否已做好准备?

今年春节后,长安汽车、比亚迪、吉利、奇瑞、广汽等车企纷纷发布了阶梯式的智驾方案,这些方案既包括自研方案,也整合了两到三家第三方供应商的技术。华为乾坤智驾、地平线、卓驭科技、博世、Momenta、轻舟智航、元戎启行等供应商在背后提供支持。

在3月28日至30日的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这些主机厂与供应商共同亮相。地平线创始人余凯表示,智驾拐点已至,车企应将更多资源投入提升用户体验,呼吁车企自研时代应结束,“20%自研与80%合作将成为智驾赛道的常态。”博世智能驾控中国区总裁吴永桥也表达了类似观点,他甚至略带警告地说:“特斯拉FSD在中国领先,智驾迟早成为标配,没必要自研。”

吴永桥引用数据显示,主机厂自研中阶智驾需投入20亿元构建数据闭环和工具链,而博世的模块化方案可将单套系统成本压至3000元,并支持“即插即用”。轻舟智航CEO于骞则更为激进,表示今年将联合保险公司率先推出智驾险,助力主机厂落地L3。元戎启行CEO周光则提出了自动驾驶从“弱专家系统”向“通才系统”(VLA架构)演进的路线,以实现L5级全域自动驾驶。

广汽、长安、长城等车企已加入具身智能赛道,人形机器人、飞行汽车等项目已有落地时间表。然而,短期内他们是否会放弃智驾自研路线?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卓驭AI首席技术官陈晓智在论坛上提出,当高阶智驾成为标配时,如何让技术从“能用”走向“千人千面”?卓驭展示了其GenDrive端到端世界模型系统,强调个性化智驾。该系统支持自然语言交互,用户可通过简单指令动态调整驾驶风格,实现真正的个性化体验。

轻舟智航CEO于骞强调,真正的L3级自动驾驶不仅是口号,更是对用户的承诺与责任。他提出“敢赔模式”,确保在事故发生时敢于承担责任,这一模式要求系统具备高度安全性和经济可行性。

元戎启行CEO周光表示,VLA架构是实现L5级全域自动驾驶的关键。该架构支持多模态输入与意图输出,结合思维链推理提升安全性,可在无激光雷达条件下实现高级智驾功能。

在论坛中,博世和地平线等Tier 1巨头也表达了对主机厂自研智驾的看法。博世认为,未来三年内80%的车企将放弃自研中阶智驾功能,转而采用供应商的标准化方案。地平线则预测,未来三年内“脱手开”将成为现实,五年内实现“闭眼开”,十年内“随心开”的愿景也并非遥不可及。

长城汽车CTO吴会肖表示,长城汽车正通过高质量数据整合、算法优化与高效算力利用,结合真实用户洞察,快速掌握AI时代的入场券。她透露,长城今年将在大模型落地上有更多应用,并与宇树科技合作进军具身智能领域。

长安汽车首席智能驾驶技术官陶吉强调,数据对于主机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他认为,主机厂应抓住用户数据、传感器数据、驾驶行为数据等优势,形成大的数据闭环,以掌握未来定义产品的能力。陶吉还重申了长安在AI定义汽车的战略路径,推动汽车向“具身智能”演进。

这场论坛上的讨论,虽然各方立场各异,但无疑加速了智驾技术能力的提升。全民智驾、智驾平权能否从营销口号变为真实的技术落地,提升全民出行安全和便捷度,还需时间验证。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