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保时捷销量遇冷,中国智驾方案能否助其重拾辉煌?

   时间:2025-04-05 13:30:52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表现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挑战,2024年销量数据揭示了一个严峻的事实:全年仅交付5.69万辆汽车,同比大幅下滑28%。这一跌幅不仅标志着保时捷在中国市场连续三年失去了“全球最大单一市场”的桂冠,更凸显出品牌在中国正面临的深刻危机。保时捷的市值也因此遭受重创,高达34亿欧元的资产减值令人咋舌,中国市场的表现成为了拖累其全球业绩的沉重负担。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保时捷迅速采取行动,试图在中国市场挽回颓势。一系列自救措施相继出台,包括更换中国区负责人、增设技术部门、优化经销商网络以保障利润等。然而,尽管保时捷展现出强烈的求生欲,市场分析师普遍认为,其销量下滑的趋势在短期内难以逆转。

保时捷曾以其卓越的速度、性能、操控和豪华感赢得了全球消费者的青睐。然而,在新能源汽车时代,这些传统优势正逐渐失去光泽。比亚迪、理想、问界等中国品牌凭借“智驾+电驱”的组合,在30万至100万元的价格区间内对保时捷形成了强有力的竞争。特别是问界M9,单一车型全年销量超过7.5万辆,轻松超过了保时捷在中国的总销量。小米SU7更是以更低的售价,吸引了大量原本可能选择保时捷的年轻消费者。

与此同时,豪华的定义也在悄然改变。传统的豪华配置,如冰箱、彩电、大沙发等,已经无法满足新一代消费者的需求。语音交互、智能驾驶、智能底盘等高科技配置成为新的豪华标准。保时捷的Macan等车型虽然终端售价已降至35万元区间,但因其智能化体验落后,难以吸引年轻消费者。如今,支持消费者购买保时捷的,除了品牌情怀,似乎已很难找到更多产品层面的理由。

保时捷中国总裁潘励驰坦承,中国市场正经历“结构性调整”,品牌需要加速本土化研发,以适应智能化需求。在此背景下,提升产品力成为保时捷的关键任务,而高阶智能驾驶技术则成为其手中的重要筹码。保时捷宣布将额外投资8亿欧元用于软件开发和电池技术升级,并启动高阶智能驾驶项目招标,计划引入中国本土供应商以补齐智能化短板。

在潜在的合作伙伴中,华为无疑是一个热门选项。华为乾崑智能驾驶系统已经实现了高速NOA、城区领航等核心功能,技术成熟度在行业内名列前茅。华为自带巨大流量,其合作品牌如问界、智界等迅速走红,显示出强大的市场号召力。更重要的是,与保时捷同属大众集团的奥迪已经开始与华为展开合作,这为保时捷与华为的合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然而,保时捷的选择并不局限于华为。Momenta作为国内领先的智能驾驶供应商,也备受关注。Momenta不仅技术实力强大,而且在合作中更加灵活,能够在保留主机厂数据主权的同时,将高阶智能驾驶系统的成本控制在较低水平。这可能更符合保时捷等传统强势品牌的口味。

保时捷还通过旗下的创投基金——中金保时捷,参与了智能驾驶系统供应商智驾大陆的天使轮融资。智驾大陆由地平线与大陆集团合资成立,具备强大的技术实力和规模效应。考虑到大陆集团的背景,保时捷采用地平线的智能驾驶方案也并非没有可能。

保时捷的困境是传统豪华品牌在智能化浪潮中集体焦虑的缩影。为了应对挑战,保时捷不得不寻求与中国科技企业的合作。这场合作不仅关乎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未来,更将为全球传统豪车品牌的转型提供重要借鉴。在智能汽车时代,技术主导权正在从传统老牌车企向中国新锐科技公司转移,保时捷能否借智能化重拾“技术图腾”地位,将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