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保时捷中国销量暴跌,能否借国产智能驾驶技术重振雄风?

   时间:2025-04-05 13:57:31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表现近年来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2024年,这家德国豪华汽车品牌在中国的销量大幅下滑,全年仅交付5.69万辆新车,与上一年度相比减少了28%。这一数字不仅远低于保时捷的全球平均水平,也让中国连续第三年失去了其“全球最大单一市场”的地位。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保时捷迅速采取了一系列自救措施。他们更换了中国区的负责人,增设了技术部门,进行了裁员,并优化了经销商渠道,以确保经销商的利润水平。然而,尽管这些努力,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颓势依然明显,销量预计还将继续下滑。

保时捷过去所依赖的速度、性能、操控、豪华和历史等品牌魅力,在如今的新能源车市场中正逐渐失去吸引力。新能源车动辄实现零百加速三四秒,性能变得不再稀缺。比亚迪、理想、问界等品牌凭借“智驾+电驱”的组合,在30万至100万元的价格区间内对保时捷形成了强大的竞争压力。问界M9单一车型全年的销量就超过了7.5万辆,远超保时捷在中国的总销量。小米推出的SU7更是以20万至60万元的售价,成功吸引了原本可能选择保时捷的中国年轻消费者。

豪华的定义也在发生变化。传统的豪华配置如冰箱、彩电、大沙发等已经成为标准配备,而语音交互、智能驾驶、智能底盘等技术豪华则成为新的竞争焦点。保时捷的Macan等车型虽然终端售价已跳水至35万元区间,但智能化体验的落后使其难以吸引新一代消费者。如今,除了品牌情怀,消费者购买保时捷的理由似乎越来越少。

保时捷已经意识到,中国消费者对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的期待已经远超传统豪华标签。因此,保时捷决定额外投资8亿欧元用于软件开发和电池技术升级,并启动高阶智驾项目招标,计划引入中国本土供应商来补齐智能化短板。目前,招标工作已接近完成,多家中国头部科技公司被视为潜在的合作对象。

在这些潜在的合作对象中,华为无疑是最受瞩目的。华为乾崑智驾已经实现了高速NOA、城区领航等核心功能,技术成熟度位居行业前列。同时,华为自带的巨大流量和成功案例,如问界、智界等品牌的热销,都显示出其在智能化领域的强大实力。保时捷同一集团的奥迪已经开始与华为展开合作,这也为保时捷选择华为提供了参考。

然而,除了华为,还有其他几家中国科技公司也具备强大的智驾技术实力。Momenta就是其中之一,它是国内为数不多成功实现端到端大模型量产的企业,与多家车企都有合作。与华为相比,Momenta更加专注于智驾领域,合作方式也更加灵活,能够在保留主机厂数据主权的同时,将高阶智驾成本控制在较低水平。这可能对保时捷这种传统强势品牌更具吸引力。

保时捷旗下的创投基金中金保时捷也完成了国内首笔投资,参投了智能驾驶系统供应商智驾大陆的数亿元天使轮融资。智驾大陆是地平线与大陆集团合资成立的企业,既有地平线的技术实力,又有大陆集团的规模效应。因此,保时捷也有可能会选择地平线的智驾方案。

保时捷在智能化浪潮中的困境,是传统豪华品牌集体焦虑的缩影。面对这一挑战,保时捷必须加速本土化研发,以适应中国市场的智能化需求。如果合作成功,保时捷或能重拾“技术图腾”地位;若失败,其品牌恐将进一步沦为“怀旧符号”。这场合作不仅关乎保时捷的中国命运,更将为全球传统豪车品牌转型提供重要借鉴。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