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行业,立下壮志豪言并不罕见,但真正能够兑现承诺的却寥寥无几。乐道汽车,一个由蔚来汽车孕育而出的子品牌,便在这样的背景下遭遇了滑铁卢。
去年广州车展期间,乐道汽车总裁艾铁成满怀信心地宣布:“2024年12月,单月交付将突破万辆,2025年初将持续提升,3月份计划交付2万辆。”然而,现实却与预期大相径庭。2024年底,乐道勉强达到了万辆的目标,但进入2025年后,销量却急转直下。1月和2月的交付量分别为5912辆和4049辆,远未达到预期,3月份也仅以4820辆的成绩收场。第一季度总计交付量仅为14781台,与艾铁成立下的Flag相去甚远。
面对这一困境,艾铁成在4月2日正式宣布离职。他坦诚地总结了失败的原因:一是准备不足,车辆未能及时交付,导致许多用户因等待新能源置换补贴无果而放弃乐道;二是市场信心受挫,未能将新车市场效应转化为用户口碑。艾铁成的离开,无疑给乐道汽车的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
与此同时,蔚来的创始人李斌也曾立下多个未能实现的Flag。他曾表示,如果蔚来销量持续低迷,他和秦力洪都将考虑离职。然而,尽管蔚来在某些月份销量接近或超过2万辆,但平均每月销量仅为1.62万辆,远未达到他所期望的每年200万辆的销量生死线。李斌还曾豪言蔚来将在中国超越特斯拉,但十年过去,蔚来在销量上仍未触及特斯拉的尾灯。
对于乐道的失败,李斌提出了六点原因,包括市场竞争激烈、负面舆情影响、品牌知名度不足等。然而,这些原因并未能说服业界和消费者。有观点认为,乐道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服务模式与下沉市场的不匹配。乐道L60的价格定位与国内多个高端新能源品牌的中大型SUV重合,但乐道却试图通过服务溢价来吸引消费者。然而,乐道的服务与蔚来相比存在本质区别,且换电模式在下沉市场难以有效覆盖,导致乐道难以在短期内实现盈利。
乐道的换电模式也面临诸多挑战。蔚来过去十年累计了70多万用户,但仅依靠3200多座换电站就维持了不错的用户口碑。然而,对于乐道来说,由于其定位更低、市场更广,因此需要更多的换电站来覆盖二三线城市。这不仅意味着巨大的资金投入,还可能导致运营成本的激增。事实上,蔚来已经因为换电网络升级和车型迭代而面临巨大压力。乐道L60目前仅能兼容蔚来的四代换电站,三代站还需要改造,一、二代站则根本不兼容。这不仅增加了运营成本,还可能损害原有用户的权益。
今年春节期间,蔚来因换电排队问题而登上热搜,这进一步凸显了换电模式的局限性。乐道汽车的出现,不仅未能证明蔚来换电模式的可行性,反而暴露了其在下沉市场和规模化运营中的诸多问题。艾铁成的离职和李斌的反思,或许能为蔚来未来的战略调整提供一些启示。然而,对于乐道来说,其未来的道路已经充满了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