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小牛电动:科技光环黯淡,何时能重拾增长之路?

   时间:2025-04-05 19:53:57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小牛电动,这家曾经以科技感和高端定位引领两轮电动车市场的企业,如今却面临着销量下滑与连续亏损的双重困境。自2021年销量达到103.79万辆的顶峰后,小牛电动的销量连续两年下跌,直至2024年才有所回升,但即便如此,也未能重返昔日的辉煌。

2024年,小牛电动全年营收达到32.88亿元,同比增长24%,第四季度更是实现了71.1%的单季增速新高,全球整车销量也同比增长超过30%,达到92.4万辆。然而,这一系列增长数据并未能掩盖其亏损的现实。在2022年由盈转亏后,小牛电动已经连续亏损三年,2024年亏损额达到1.93亿元,尽管相较于前一年的2.72亿元有所收窄,但压力依然巨大。

回溯过去几年,小牛电动的市场表现犹如过山车。在销量达到历史新高的2021年后,其似乎站在了一个历史的转折点上。财报显示,从2022年至2024年,小牛电动分别亏损0.49亿元、2.72亿元和1.93亿元,累计亏损超过5亿元。更令人担忧的是,其毛利率在2024年接连跌破20%大关,从一季度的18.93%骤减至年末的12.45%。

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小牛电动不得不采取降价策略,以价换量。2019年,其平均单车售价还高达4928元,而到了2024年,已经下探至3000元左右。这一策略短期内确实刺激了销量的增长,但长期来看,却对品牌的长期发展和品牌形象构成了威胁。业内人士指出,走低的售价不利于品牌的高端化定位。

小牛电动的创始人李一男,这位曾被视作华为接班人的天才少年,在2014年创立了小牛电动。凭借简洁的外观设计、区别于市面的三元锂电池以及创新的智能车机系统,小牛电动的产品在上市初期就吸引了众多消费者的目光。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其高端定位与售价、技术路线等都被同行所学习乃至超越。

更令人担忧的是,小牛电动在研发投入上的不足。2024年,其研发投入仅为1.3亿元,主要用于电池管理系统的研发和智能互联功能的升级。而过去六年中,其研发投入累计仅为7.64亿元,远低于同行。这导致其在产品品质把控上逐渐失去水准,受到消费者的质疑和吐槽。

面对亏损的压力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小牛电动不得不涉足中低端产品市场以扩大规模、分担成本压力。然而,这一举措却使其高端化标签逐渐模糊。如今的小牛电动,需要在高端化与降本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

与此同时,小牛电动的主要竞争对手如爱玛、雅迪等国民品牌以及九号、极核等新兴品牌都在不断发展壮大。这些竞争对手不仅具备强大的规模优势和高度的群众基础,还在设计和科技属性上不断创新。尤其是九号公司,其滚雪球式的发展模式使其在短时间内实现了产品上量和用户粘性的提升。

资本市场的反应也体现了小牛电动的困境。在2021年业绩巅峰期,小牛电动的股价一度超过50美元,但如今已经低至3.325美元,市值仅为2.58亿美元。相比之下,九号公司的股价和市值分别高达63元人民币和451.9亿元,是小牛电动的20倍之多。

在两轮电动车市场日益同质化的今天,小牛电动需要认清问题、寻找对策。从高端定位到降价策略再到研发投入的不足,小牛电动需要全面审视自身的发展路径并作出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重拾昔日的光辉。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