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的当下,USB Type-C接口已经成为了众多电子设备的标配。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到笔记本电脑,甚至是小家电如风扇、剃须刀、电动牙刷,这种正反可插的接口几乎无处不在。
这一普及趋势的背后,欧盟的推动功不可没。自2022年底,欧盟实施的2022/2380通用充电器指令要求,所有在欧盟销售的指定电子产品必须采用USB Type-C充电接口。苹果也顺应这一潮流,随着iPhone 16e的发布,旧款的iPhone 14和iPhone SE 3在全球范围内下架,正式告别Lightning接口,全面拥抱USB Type-C。
回顾历史,首款搭载USB Type-C接口的设备是诺基亚N1平板,距今已有十年。2015年,我们看到了更多搭载Type-C接口的手机和笔记本电脑,如乐视超级手机1和12英寸的MacBook。
十年后的今天,USB Type-C接口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然而,尽管Type-C接口的设备随处可见,但“一根线走天下”的理想场景并未完全实现。一些用户发现,在使用C2C数据线给某些小配件充电时,会出现无法充电的情况,而换上A2C线则能正常充电。这主要是因为这些小配件的Type-C接口实现并不规范,缺少了必要的CC引脚电阻,导致充电器无法识别设备。
即便是看似相同的USB Type-C接口,实际上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接口背后支持的标准,如USB 2.0、USB 3.0、USB4、雷电3/4/5、PD、DisplayPort等,都由设备厂商根据需求决定。因此,同为USB-C形态的接口,传输速率可能从480Mbps到80Gbps不等。再加上USB-IF多次改名,更是让消费者在购买时感到困惑。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快充。现在手机的快充速度已经提升到80W、100W,但出于成本和用户体验等因素的考量,大多数手机出厂时仍附赠USB-A充电器和“魔改”的A2C充电线。为了享受满血的快充速度,消费者往往需要额外购买厂商的原装充电设备。不过,随着欧盟通用充电器指令的实施,这一现象正在逐渐改观。一些手机在欧洲发售时开始支持PPS快充,不再附赠充电器,但用户可以通过购买支持PPS协议的充电器来实现快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