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科技领域近日迎来了一项重大技术创新成果,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一研究院成功研制的首个5米大直径不锈钢火箭贮箱正式完成制造并下架。这一里程碑式的成就不仅彰显了研究院在生产制造技术上的突破性进展,更为国家重大航天工程任务的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此次项目的成功,标志着第一研究院在宇航领域的创新研制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项目团队采用了一种高效快速的“小步快跑、极速迭代”研发管理模式,将设计、生产与试验紧密结合,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极速迭代研制”,仅用了60天的时间就完成了从设计到制造的全过程。
据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介绍,火箭贮箱作为箭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重量和空间占比超过50%,对火箭的整体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不同型号火箭的总体需求各异,贮箱的设计往往需要高度个性化,这导致了研制过程的复杂性和生产周期的长久性。通常情况下,单个贮箱的生产周期长达6个月以上,且需经过至少3轮的试验考核。
火箭的发射任务中,贮箱的数量需求也不容小觑。每枚火箭通常需要配备4至13个贮箱,而对于含有4个助推器的捆绑火箭而言,8个2.25米直径贮箱的生产往往成为制约型号交付的关键因素。特别是在当前火箭发射任务高频次、高强度的背景下,贮箱的生产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此次5米大直径不锈钢火箭贮箱的成功研制,不仅解决了大型火箭贮箱生产周期长、个性化设计复杂等难题,更为未来火箭发射任务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这一创新成果的取得,无疑将为中国航天事业的蓬勃发展注入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