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汉双柳长江大桥的建设迎来了重要里程碑。这座由湖北交投集团投资,中交二航局与中铁大桥局携手共建的跨江大桥,其主缆系统已成功完成高精度架设,标志着中国悬索桥技术的又一次重大突破。随着这一关键工程的完成,项目将正式迈入钢箱梁吊装的全新阶段。
双柳长江大桥的主缆系统,作为悬索桥的核心承重结构,承载着整座桥梁的重量。大桥创新性地采用了“锌铝合金镀层+双循环除湿”的双重防护体系,确保了主缆的耐久性和安全性。每根主缆由169根索股组成,每根索股又包含127根直径6毫米的高强度钢丝,整体直径达1米,重量惊人地达到了1.2万吨。
尤为项目团队在主缆内部创新性地设置了通风除湿管道,这一设计使得双柳长江大桥成为全球首座实现主缆内外双循环除湿系统的特大型桥梁。这一创新不仅提高了主缆的耐久性,还为桥梁的长期安全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为了确保主缆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中铁大桥局项目部引入了“智慧主缆”系统。该系统能够实时监测主缆的应力、温度及湿度等关键参数,并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从而有效减小自然环境对主缆的腐蚀,延长其使用寿命。这一技术的应用,无疑为大桥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保障。
在主缆架设过程中,项目技术团队面临了诸多技术难题。然而,他们凭借一系列先进技术和创新工艺,成功攻克了这些难题。其中,自主研发的智能牵引系统尤为引人注目。该系统通过机器视觉目标检测与语义分割技术,能够精准定位索股与托滚之间的边界关系,实时判断索股是否跑偏或脱轨。同时,项目团队还在南北两岸设置了4台高精度仪器,对索股的垂度进行实时监测和调整,最终将架设误差控制在毫米级水平。
双柳长江大桥作为国家高速公路网G9906的关键节点,其建成后将极大缩短新洲至鄂州的通行时间,从原来的90分钟缩短至仅需5分钟。这不仅将直接促进武汉“1小时都市圈”交通体系的成型,还将为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动能。这一项目的成功实施,无疑是中国桥梁建设技术又一次飞跃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