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跑车,一个曾以轻量化设计和空气动力学技术享誉全球的名字,如今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与保时捷、法拉利齐名的跑车品牌,莲花的历史成就令人瞩目:7次F1厂商年度总冠军、6次车手年度总冠军、81次分站赛冠军,以及在其他国际赛事中的辉煌战绩,无一不彰显其赛道传奇。
这一切的辉煌,离不开莲花跑车的创始人柯林·查普曼。他的天才设计,如空气动力学技术、双凸轮轴、地面效应等,让莲花跑车在赛道上大放异彩,也奠定了品牌在轻量化技术上的大师地位。然而,在电动化时代,这一核心优势正逐渐褪色。
吉利控股集团收购莲花后,品牌推出了“Vision80”复兴计划,全面转向电动化与智能化。然而,电动化与轻量化之间的天然矛盾,让莲花陷入了困境。以Emeya繁花为例,其整备质量高达2565kg,远不及燃油车时代的轻量化传奇。尽管工程师通过空气动力学设计和底盘调校维持了操控特性,但物理层面的重量桎梏始终存在。
面对市场对电动化认知的回归理性,莲花在广州车展上宣布推出“路遥超级混电技术”,标志着其纯电战略发生了实质性转向。这一调整背后,是电动化技术研发成本高企与市场需求不足的矛盾。CEO冯擎峰透露,超豪华电动车市场渗透率远低于预期,混动产品在盈利性和市场接受度上表现更优。
于是,莲花试图通过混动技术平衡矛盾,但其混动路线选择虽务实,却让品牌的叙事显得有些模糊不清。同时,2025款车型的降价策略与配置调整,进一步稀释了品牌的性能标签,让市场定位陷入迷茫。以旗舰车型Eletre为例,新款售价大幅下调,入门级车型取消了激光雷达、电吸门等关键配置,这种“减配降价”策略虽看似提升了性价比,实则削弱了品牌的技术护城河。
从产品布局来看,莲花陷入了两头不讨好的困境。一方面,品牌试图维护高端定位,不参与价格战;另一方面,新款车型的降价策略却引发老车主集体维权,品牌信任度受损。在电动化时代,传统豪华品牌的性能溢价正在被新势力重构,莲花在夹缝中难以突围。
面对困局,莲花并非没有应对之策。2025年,品牌进行了重大人事调整,原中国区总裁毛京波调任集团首席销售官,原极星科技首席运营官钦培吉接任中国区总裁。这一高层换血既是面对销量困境的应急之举,也是全球化竞争下的主动求变。钦培吉的上任标志着吉利体系对莲花本土化运营的强化,他将通过数字化体系与直营模式提升销售效率。
然而,品牌要想在新时代续写辉煌,还需重新确立技术话语体系。莲花推出的TYPE79定制服务,通过个性化方案在高端市场获得了一定认可,但与蔚来合作的换电体系建设,也只是补能短板的解决方案之一。根本问题在于,莲花需要在性能基因、电动化需求和市场现实之间找到平衡点。
在电动化浪潮中,传统豪华品牌的转型之路充满挑战。莲花跑车能否在新时代重拾辉煌,取决于它能否在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之间找到完美的平衡点。这不仅是莲花面临的挑战,也是所有传统豪华品牌在电动化时代必须面对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