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月末,小米公司因一场严重的车祸事件及其随后的公关处理不当,被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这场危机不仅考验了小米的公关能力,也让公众对智能驾驶技术的安全性产生了广泛担忧。
尽管小米创始人雷军亲自出面回应,暂时平息了风波,但关于智能驾驶安全的讨论才刚刚开始。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智能驾驶技术迅速发展,今年二月,比亚迪发起的“智驾平权”更是将智能驾驶的装车量推向了爆发期。然而,新技术的商业化进程总是伴随着挑战和困难,小米的这次事件更像是过去智能驾驶安全焦虑的一次集中爆发。
国产新能源汽车市场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但随之而来的安全问题也愈发引人关注。压力与质疑如影随形,成为企业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在销量方面,尽管第一季度通常是车企的销售淡季,但今年三月,随着各地政策对汽车消费的进一步支持和鼓励,新能源车企的销量开始逐月攀升。根据数据,目前披露销量数据的14家车企中,绝大多数环比呈现增长,平均销量达到了71599台,同比增加了约2万台。
国产车企的强势表现,已经将特斯拉压制到了中游。特斯拉一季度在华销量13.72万台,被吉利、上汽、长安、奇瑞等车企超越。而理想、小鹏和零跑等品牌的销量增长势头迅猛,很快有望超越特斯拉。
在品牌方面,三月有25个品牌公布了销量数据,其中有19个品牌月销过万,显示出整体市场的强劲势能。吉利银河、零跑、小鹏等品牌表现尤为强势,实现了翻番式增长。然而,一些月销较低的品牌,如长城欧拉、蔚来、比亚迪仰望等,则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销量下滑。
与此同时,智能驾驶技术的安全问题频发,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从一月智界S7的事故,到三月小米SU7在高速上的碰撞起火事件,主流品牌相继出现问题,将智能驾驶的安全问题推上了风口浪尖。工信部等部门也加强了对智能驾驶技术的监管,要求企业加强安全保障,确保技术宣传与实际效果相符。
在海外市场方面,比亚迪、奇瑞和上汽等企业表现出色,成为出海车企的第一梯队。比亚迪三月海外销量达到了72407台,历史上首次站上7万台大关。奇瑞和上汽的出口量也均超过了8万台。而新势力品牌如哪吒汽车和小鹏汽车也在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寻求新的增长点。
在车企内部,人事调整和配售募资成为三月的主基调。广汽埃安总经理古惠南退休,北汽蓝谷完成换帅,小米、比亚迪和蔚来等企业也完成了配售募资,为接下来的业务扩张和研发投资提供了资金支持。这些举措显示出车企在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正在积极寻求突破和发展。
在新势力品牌中,零跑汽车凭借强势的性价比策略,三月交付量超越理想汽车,成为新势力中的销量冠军。小鹏汽车也通过推出低价车型Mona M03,实现了销量的大幅提升。而理想汽车则受困于产品线问题,销量增长相对缓慢。小米汽车虽然产能尚未完全释放,但其市场号召力已经显现,未来有望迅速冲上新势力第一的位置。
然而,并非所有新势力品牌都能如此幸运。哪吒汽车虽然在本月迎来了积极的消息,与供应商达成了债转股协议,为复工复产做准备,但其首席技术官和智能驾驶业务负责人的离职,给其未来发展蒙上了阴影。蔚来汽车则面临着盈利压力和高端化的困境,需要尽快找到突破口以避免被市场淘汰。
总体来看,当前车企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涉及产品、品牌、智能驾驶、三电技术等多个维度。只有不断提升自身实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