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动重卡长途运输领域寻求突破的关键时刻,技术革新成为了业界热议的焦点。多位行业领袖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上强调,唯有在电池技术、超充技术及充换电设施上取得重大进展,电动重卡才能在长途物流场景中实现广泛应用。
论坛中,华为公司董事、华为数字能源公司总裁侯金龙指出,电动重卡要真正实现长途运输,补能时间必须缩短至30分钟以内。他提到,目前市场上的充电站功率普遍较低,无法满足重卡快速补能的需求,而电池充电倍率的问题也亟待解决。以一辆使用300度电的重卡为例,单次充电可能需要60分钟以上,这对于长途运输来说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侯金龙进一步强调,华为正致力于推动兆瓦级超充技术的应用,以解决电动重卡的补能难题。他透露,华为的测试显示,一辆350度电的重卡使用兆瓦级超充技术充电,大约只需15分钟,400度电的重卡也仅需20分钟。这一技术的突破,不仅解决了充电的安全和散热问题,更为电动重卡的长途运输提供了可能。
与此同时,京能新能源副董事长孙茂建也表示,打造超充网络是商用车新能源化的关键。他提到,超充网络并非简单地将充电桩叠加起来,而是需要合理布局,实现车、桩、网、云的协同。京能正以液冷、兆瓦超充双驱动构建超级充电网,以实现油电同速,为商用车提供高效的补能解决方案。
除了超充技术外,换电方案也被认为是解决电动重卡补能问题的一种途径。然而,华为数字能源智能充电全球业务总裁刘大伟指出,换电方案虽然有效,但成本高昂,不利于推动电动化的进程。他提到,商用车电动化需要综合考虑成本效益,换电方案的高成本可能会阻碍其广泛应用。
尽管如此,业界对于电动重卡的前景仍持乐观态度。巨湾技研总裁裴锋表示,超快充的应用将带动商用车新能源渗透率的快速增长。他认为,当充电时间缩短至半小时以内,且充电倍率能达到2.5C以上时,超快充在经济上将成为更省钱的方案。这一观点得到了多位业内人士的认同。
为了验证超快充技术的可行性,华为已规划了多条超充线路进行长途物流运输测试。其中,疆煤外运项目成为了华为探索电动重卡全场景运营的一次重要尝试。据介绍,华为已规划了三条超充线路进行2000公里的疆煤外运,如果这一项目取得成功,将标志着电动重卡在长途运输领域的重大突破。
巨湾技研也发布了全球首款用于重卡的超快充电池,该电池从0%充至80%仅需15分钟。这一技术的推出,进一步推动了电动重卡超快充技术的发展。
虽然电动重卡在长途运输领域仍面临诸多挑战,但随着超充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充换电设施的逐步完善,电动重卡实现广泛应用已成为可能。未来,构建高质量的交通能源融合的电力新基建将成为新能源重卡加速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