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小米汽车在电动汽车市场的表现引发了广泛关注。据多方数据统计,截至上周,小米汽车的单周锁单量已降至13000台,这一数字与之前几周相比呈现下滑趋势。尽管如此,小米汽车今年的累计锁单量仍达到了183800台,显示出一定的市场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小米旗下的SU7车型在一季度的市场表现颇为亮眼。根据某位知名博主的披露,SU7的上险量达到了7.46万台,这一成绩在同类车型中显得尤为突出。
小米汽车在集团整体业务中的贡献也不容忽视。根据小米集团最新发布的财报,2024年汽车业务全年收入高达328亿元,其中汽车销售占据了绝大部分,达到了321亿元,其余7亿元则来自与汽车相关的其他业务。尽管全年毛利率达到了18.5%,但经过调整后的净亏损仍为62亿元。不过,在第四季度,小米汽车的毛利率有所提升,达到了20.4%,同时亏损也收窄至7亿元。
面对当前的市场需求,小米汽车正面临着产能方面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小米正在通过挖掘现有产线的潜力以及加强供应链协同,努力提升产能。据悉,小米已将2025年的交付目标从30万辆提升至35万辆,这一目标涵盖了SU7、SU7 Ultra以及计划在年中上市的首款SUV车型YU7。
为了进一步提升产能,小米汽车的北京二期工厂也计划在年内投产。该工厂的年产能规划为15万辆,将重点支持新车型的量产。这一举措无疑将为小米汽车实现更高的交付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小米汽车的SU7系列凭借其高性价比和智能化体验,在市场上赢得了广泛的认可。而即将上市的YU7车型,则有望填补小米在SUV市场的空白。尽管在产能爬坡的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但小米汽车正通过产线挖潜和新工厂建设等措施,努力实现更高的交付目标。随着供应链协同效应的逐渐显现,小米汽车能否在2025年成功达成35万辆的交付目标,将成为其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