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饮料市场的波澜中,尼尔森的研究揭示了消费者偏好的戏剧性转变。曾几何时,碳酸饮料在2020年独领风骚,成为唯一增长的品类,市场普遍归因于其含糖成分可能带来的成瘾性。然而,仅仅三年后,局势逆转,碳酸饮料成为七大品类中唯一下滑的,仿佛一夜之间,中国市场对碳酸饮料的热情骤然降温。
这一变化在市场份额上体现得尤为明显。碳酸饮料曾长期占据市场首位,但到了2023年,其份额骤降3个百分点,首次被即饮茶超越。这一趋势不仅体现在整体数据上,更深刻地影响了市场参与者的命运。
可口可乐,作为全球知名的饮料品牌,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尤为引人注目。尽管其母公司太古可口可乐在2024年实现了销售额的微弱增长,但这背后却是通过提价来弥补销量的下滑。2024年上半年,多家可口可乐灌装企业宣布涨价,涨幅从7%至25%不等,这一举措虽暂时稳定了业绩,却也难以掩盖销量下滑的事实。
太古可口可乐总裁苏薇将业绩的增长归因于“有效的收入管理和市场执行”,这实际上是对提价策略的委婉表述。数据显示,太古可口可乐在中国内地的总销量同比下降了1%,活跃零售网点也减少了1%。这一趋势在碳酸饮料领域尤为明显,显示出消费者对这一品类的热情正在消退。
与此同时,国产饮料品牌却在细分市场中崭露头角。元气森林、东鹏特饮、农夫山泉等品牌凭借独特的定位和营销策略,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以元气森林为例,其无糖可乐虽然初时受到好评,但消费者最终仍倾向于选择多样化的饮品。这一现象反映了年轻一代消费者对于饮品的多元化需求,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碳酸饮料。
在饮料市场的新格局中,即饮茶和功能饮料成为增长的主力军。尼尔森的报告指出,2023年,功能饮料增幅达到11.4%,而即饮茶的增幅更是高达18.9%。农夫山泉凭借东方树叶等无糖茶饮的成功,实现了茶饮料业务的快速增长,成为其业绩的重要支撑点。同样,东鹏特饮和元气森林的功能饮料也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国产饮料品牌的崛起,不仅挑战了传统双寡头的地位,更在某种程度上重塑了市场格局。以元气森林为例,其2024年的整体销售额接近150亿元,成为市场上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同时,东鹏特饮也凭借强劲的增长势头,成为能量饮料市场的领头羊。
这些新兴品牌之所以能够在市场中脱颖而出,关键在于它们能够敏锐地捕捉到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并据此推出符合市场趋势的产品。例如,无糖茶饮和功能饮料的兴起,正是顺应了消费者对于健康、低糖饮品的追求。
随着国产饮料品牌的不断壮大,中国饮料市场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传统品牌需要不断创新以适应市场变化,而新兴品牌则需要继续巩固自身地位,拓展市场份额。在这一过程中,消费者的需求将始终是市场发展的风向标。
尽管碳酸饮料的市场份额有所下降,但并不意味着这一品类将彻底退出市场。相反,一些国产碳酸饮料品牌如大窑汽水等,仍在特定渠道和消费者群体中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这表明,在多元化的市场中,每个品类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空间。
总体来看,中国饮料市场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新兴品牌的崛起、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共同推动着这一市场不断向前发展。在这一过程中,谁能更好地把握市场趋势和消费者需求,谁就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