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插混与增程之争:造车新势力为何偏爱增程,大厂却坚守插混?

   时间:2025-04-08 03:22:57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插电式混合动力(插混)与增程式动力技术正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相较于传统燃油车,这两种技术不仅驾驶体验更佳、油耗更低,而且具备更强的性能表现,同时还是智能化平台的天然载体。然而,近日某行业论坛上一位专家的言论再次引发了广泛讨论。

该专家表示,如果插电式混合动力能够省略掉部分传统结构件,其将进化为增程式动力。言下之意,增程式技术相较于插混更为先进。这一观点让人联想到一个有趣的现象:众多“造车新势力”企业大多选择纯电动车或增程式动力,而对插混技术却鲜有涉足。相反,比亚迪、吉利、长安、上汽、长城等传统汽车大厂则纷纷在插混技术上发力。

这背后的原因或许在于,发动机、电池、电机等核心部件虽然可以从供应商处采购,但整套先进的插混技术却并非易得。因此,新势力企业在插混技术面前望而却步。简而言之,新势力们并非不想采用插混技术,而是难以自主研发和掌握这一技术。

插混技术相较于增程式动力的优势在于,它弥补了增程式的两大缺陷。增程式动力主要依靠电机驱动,部分品牌甚至以此自抬身价,将插混贬低为残留燃油车技术的落后系统。然而,插混技术的机械结构和工作模式更为复杂,研发匹配难度更大,成本也更高。但这并未阻止传统大厂对插混技术的坚持,因为增程式动力存在明显不足。

首先,增程式动力在高速或快速路况下效率低下,油耗较高。这是因为增程式动力只有纯电和串联两种模式,整车完全依赖电机驱动。而在高速路况下,发动机直驱更为高效,如果此时仍让发动机发电再驱动电机,将造成不必要的能量转换损耗。相比之下,插混技术则更为灵活,发动机除发电外还能直接参与驱动,拥有纯电、串联、直驱、并联四种工作模式。

其次,增程式动力在亏电状态下加速性能会明显下降。由于增程式动力完全依赖电机驱动,一旦电池电量不足,电机的输出功率将受到限制,导致加速性能大幅下降。而插混技术则拥有发动机和电机两个动力源,即使电池电量不足,也能保持较好的加速性能。

插混技术还具有其他优势。例如,发动机和电机可以共同出力,提供更强的动力表现;在电驱系统出现故障时,发动机仍能驱动车辆,提高安全性;插混技术的电池容量可灵活匹配,满足不同需求。而增程式动力则必须使用大电池,增加了成本和重量。

在技术竞争方面,老牌汽车大厂选择架构更复杂、成本更高的插混技术,是因为他们明白增程式动力尚存缺陷,需要通过技术手段进行弥补。而新势力企业则选择门槛较低、上手较快的增程式动力路线,以快速占领市场并获得利润。然而,行业内部人士普遍认为,增程式动力相较于插混技术整体效率较低。

尽管有人可能会认为插混技术只是油耗稍低而已,但油耗的降低和性能的提升背后都是复杂的工程技术难题。工程师们不断殚精竭虑地提升效率,推动汽车技术一步步进化。因此,技术竞争的本质是比拼效率,技术先进与否关键在于效率高不高。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