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从手机到机器人,荣耀开启“第二增长曲线”

   时间:2025-04-08 09:05:56 来源:互联网编辑:茹茹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发布 | ITBEAR

2025年4月,荣耀在招聘服务号上发布了一则引人注目的消息——新产业孵化部正在招聘具身智能方向的正式员工及实习生。这意味着,这家以智能手机起家的公司,正式入局人形机器人赛道。

这不是荣耀第一次尝试跨界。早在2025年3月2日的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荣耀就宣布了“荣耀阿尔法战略”(HONOR ALPHA PLAN),计划未来五年投入100亿美元,从智能手机制造商转型为AI终端生态公司。

如今,具身智能实验室的设立,无疑是这一战略的落地动作。

但问题是,智能手机市场增长乏力,荣耀在国内的份额甚至出现下滑(2024年市场份额15%,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资本市场对纯硬件公司的估值并不友好(如传音市盈率仅18倍),而生态型企业(如小米市盈率46倍)更受青睐。

在这样的背景下,荣耀押注具身智能,究竟是无奈之举,还是真正的战略突破?

01

为什么是具身智能?‌

具身智能(Embodied AI)是近年来AI领域的热门方向,指的是让AI系统拥有物理实体,能够与环境互动。

从波士顿动力的Atlas到特斯拉的Optimus,再到小米的CyberOne,科技巨头们都在布局这一赛道。

荣耀的入局并不突兀。2024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虽然同比增长7%(Canalys数据),但竞争激烈,华为的回归更是让国内厂商压力倍增。荣耀2024年在中国市场排名第五,甚至第四季度跌出前五。单纯依赖手机业务,增长空间有限。

而具身智能,可能是荣耀寻找的“第二增长曲线”。

荣耀新产业孵化部下设五大实验室(具身智能、数据、交互安全、动力总成、仿生本体),招聘岗位涵盖AI架构师、动力系统工程师等,显然是要打造完整的机器人研发体系。

02

荣耀的竞争优势在哪?‌

荣耀并非从零开始。它在AI、硬件集成、供应链管理上有深厚积累。

AI能力‌:荣耀Magic系列手机已搭载自研AI大模型,具备端侧AI推理能力。

硬件经验‌:手机、PC、IoT产品的研发经验,可迁移至机器人领域。

生态协同‌:如果未来荣耀的机器人能与手机、智能家居联动,可能形成类似小米“人车家全生态”的竞争力。

但挑战同样巨大。波士顿动力、特斯拉、小米等玩家已先行一步,荣耀能否在技术、成本、商业化上实现突破,仍是未知数。

03

资本市场会买单吗?‌

荣耀正在筹备A股IPO,而资本市场的态度至关重要。

目前,纯硬件公司的估值普遍偏低。例如,传音2024年营收687亿元,净利润55.9亿元,但市值仅1000亿元左右(市盈率18倍)。

相比之下,小米因“人车家全生态”战略,市值达1.19万亿港元(市盈率46倍)。

荣耀若想提升估值,必须讲好“AI+机器人”的故事。

荣耀在MWC 2025上强调:“未来五年,AI将重塑终端体验。”如果荣耀能证明其机器人业务具备商业化潜力,资本市场或许会给予更高溢价。

总结

荣耀的“破局”之路‌

荣耀的具身智能布局,既是战略转型,也是市场倒逼的结果。

智能手机市场增长放缓,华为的回归加剧竞争,荣耀必须寻找新增长点。具身智能作为AI落地的关键场景,既能提升技术壁垒,又能拓展生态边界。

但这条路并不轻松。技术研发、供应链管理、商业化落地,每一步都是挑战。荣耀能否复制小米的生态成功,还是像某些科技公司一样陷入“概念先行”的困境,仍需时间验证。

无论如何,荣耀的这一步,已经迈出去了。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