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洲际航天宣布其位于马来西亚槟城的卫星电子制造基地正式启动运营,这一举措标志着洲际航天在东南亚地区的卫星电子生态圈建设迈出了重要一步。槟城,这座被誉为“东方硅谷”的城市,凭借其成熟的半导体产业链和丰富的高素质技术人才,成为洲际航天卫星电子系统研发与生产的理想之地。
该卫星电子制造基地占地面积达8万平方米,首期投资高达8000万美元,配备了全自动贴片生产线、高精度环境模拟测试舱等先进设备。这些设备的引入,使得基地具备年产超过10万套卫星电子系统组件的能力。洲际航天在此基地上,采用了“模块化+定制化”的双轨生产模式,既为低轨卫星星座提供标准化的电子模块,又联合当地高校和航天机构开发定制化的解决方案。
在技术创新方面,洲际航天马来西亚基地取得了显著突破。通过引入香港总部研发的“星链级”集成电路设计,基地生产的星载计算机体积大幅缩小,功耗显著降低,成本仅为国际同类产品的三分之一。基地还创新性地采用了“航天-消费电子跨界技术迁移”策略,将马来西亚在消费电子领域的封装技术应用于卫星部件,从而大幅提升了电子系统的抗振动性能。
洲际航天创始人、行政总裁文壹川在投产仪式上表示,卫星电子的可靠性与成本控制是决定星座计划成败的关键因素。马来西亚基地的使命是让每一颗卫星的“大脑”更智能、“心脏”更强劲。为实现这一目标,基地已通过ISO 14644-1:2015 Class 8洁净室认证,并建立东南亚首个卫星电子在轨数据反馈中心。通过实时监测已发射卫星的电子系统状态,基地能够持续优化产品设计,提升产品质量。
马来西亚基地不仅是洲际航天的制造中心,更是其辐射亚太、中东市场的供应链枢纽。借助槟城港的物流优势,电子模块可以快速送达西班牙总装中心或中东发射场。洲际航天还与当地公司签署协议,共同开发基于卫星物联网的棕榈油种植监测系统。这一项目的实施,将航天技术深度融入当地支柱产业,为马来西亚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洲际航天在马来西亚的布局不仅强化了其在全球卫星供应链中的话语权,也为中国航天技术输出提供了“本土化创新”的实践样本。未来,洲际航天计划在马来西亚设立“东南亚卫星电子创新联盟”,联合新加坡微电子研究院、印尼航天研究院等机构,共同推动区域卫星电子标准的统一化。这将有助于提升整个东南亚地区在卫星电子领域的竞争力,促进区域航天产业的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