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投资界,提及巴菲特,无人不晓。然而,在中国,有一群投资者因其投资策略与巴菲特相似,被冠以“中国巴菲特”的称号,包括但斌、段永平、李录、林园和赵丹阳等人。他们在网络上被亲切地简称为“中巴”,视巴菲特为投资导师,遵循其长期投资的理念,专注长期利益,往往持仓与巴菲特相近。
尽管“抄作业”的说法时有耳闻,但这些中国巴菲特们并非简单模仿,部分人的投资收益率甚至超越了巴菲特本人,赢得了巴菲特的尊重与讨论。然而,在最近一次关税引发的资本市场动荡中,巴菲特与中巴们的操作却出现了分歧。
巴菲特,这位全球最富有的投资者,近年来频繁因卖股票而引发关注。2024年,他更是将股票大量转换为现金,伯克希尔-哈撒韦的现金持有量创下了历史新高。面对关税风暴,巴菲特的现金储备成为了最佳的避险资产,当市场大跌时,他的BRK.B股逆势大涨,再次证明了其投资智慧。
与巴菲特的谨慎态度不同,部分中巴们在此次动荡中选择了坚守。以但斌为例,这位因投资英伟达等科技公司而声名鹊起的基金经理,在2024年成为明星经理人。然而,进入2025年,他的重仓策略却带来了不小的亏损。英伟达等科技股的暴跌,让但斌的基金净值大幅缩水,尽管他乐观地认为大跌后必有反弹,但短期内的损失仍不容忽视。
与但斌的困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段永平。这位低调的企业家,尽管资产庞大,却鲜少在公众面前露面。面对市场动荡,他选择了继续打高尔夫球,甚至在暴跌中加大了买入力度。段永平通过期权策略购入了大量英伟达、苹果、谷歌等科技公司的股票,展现出了其对长期价值的坚定信念。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巴菲特与中巴们在短期内的操作出现了分歧,但他们的投资内核却是一致的。他们都相信优质企业的长期价值,无论市场如何波动,都坚持自己的投资策略。巴菲特曾说:“我不考虑卖出的问题,我相信那些最优质的企业永远会以内生式的增长和分红回购的方式回报股东。”段永平也多次表示,他不在乎股价的短期波动,只关注企业的长期发展前景。
在这场关税引发的资本市场动荡中,巴菲特与中巴们的不同操作成为了市场关注的焦点。然而,从长期价值投资的角度来看,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寻找并持有那些能够穿越周期、持续增长的企业。在这场投资马拉松中,短期的得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谁能坚持到最后,谁才能真正笑到最后。
巴菲特与中巴们的投资故事,是投资界的一道独特风景线。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长期价值投资的真谛,也提醒我们,在投资这条路上,耐心与坚持比什么都重要。
尽管市场风云变幻,但巴菲特与中巴们始终坚守自己的投资理念,不为短期波动所动。他们的投资智慧,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和借鉴。
在投资这条漫长而曲折的道路上,只有那些真正懂得坚持和等待的人,才能最终收获成功的果实。
无论是巴菲特还是中巴们,他们都用自己的投资经历告诉我们:在投资的世界里,最重要的是价值,而不是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