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AI领域的竞争格局迎来了显著变化。去年,ChatBot(聊天机器人)应用如Kimi、豆包和元宝等风靡一时,春节前后DeepSeek也加入竞争行列。然而,今年最引人注目的AI应用类型已转变为“AI超级框”。
所谓“AI超级框”,指的是一个入口即可满足用户多样化的AI需求,包括AI搜索、AI对话、AI PPT制作、AI翻译以及AI生成图片等。在这一新兴领域,阿里和百度两大巨头成为引领者,它们不约而同地推出了旗下的“老将”——夸克和百度文库,作为前线作战的主力。
夸克和百度文库这两款曾经的工具类产品,如今已掀起国内AI产品月活跃用户的新一轮大战。根据AI产品榜的数据,今年3月,夸克在AI产品榜·国内总榜上独占鳌头,月活跃用户达到1.48亿。紧随其后的是ChatBot产品,但它们的月活跃用户均未突破亿级大关。
过去,夸克常被年轻人用于志愿填报和存储“影视剧资源”在网盘,而百度文库则因其文档处理和论文写作功能备受青睐。然而,随着近年来阿里和百度在大模型和云等基础设施建设上的持续发力,这两款产品已迎来“升级”蜕变。它们在ChatBot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整合了AI对话、深度搜索和AI工具,旨在满足用户“一站式任务解决”的需求,从而争夺用户流量入口。
从搜索引擎到AI Agent,从文档工具到生态入口,夸克和百度文库不仅承载着大厂争夺C端流量的雄心壮志,更映射出科技巨头在AI下半场迥异的战略路径。这场“先锋”之战,才刚刚拉开序幕。
如今,当你打开夸克和百度文库,会发现它们愈发相似,都是在ChatBot的基础上集成了一系列AI工具,成为AI Agent。与上一阶段的纯ChatBot产品相比,夸克和百度文库都实现了从单一搜索或对话到独立解决需求的闭环,取得了一定进步。
不过,两者在细节上略有不同。夸克采用的是自家的通义大模型,而非DeepSeek R1大模型;而百度文库则凭借文档数据和文字处理的基因,在文档和PPT相关的AI功能上更为细分和垂直。
那么,看似“大而全”的夸克和百度文库究竟表现如何?经过一系列实测后发现,两款产品在基本的意图识别和信息匹配上已较传统搜索有了显著提升,但给出的结果仍有待完善。
在“五一假期北京和京郊的旅行行程”测试中,DeepSeek提供的行程最为详尽,包括预算、具体酒店名称及路线等;夸克则给出了一份紧张的“特种兵攻略”,推荐的酒店价格高昂,实操性不强;百度文库则提供了一份简略版攻略,缺乏京郊景点推荐和酒店信息。
在询问“打喷嚏后尾椎骨疼痛”的原因及推荐药物和康复动作视频时,夸克和百度文库给出的建议相近,都提到了软组织损伤、腰椎间盘突出等问题,并建议使用非甾体抗炎药,但都没有直接提供康复动作视频链接,仅提及了相关视频资源平台。
在PPT功能测试中,夸克速度快,大纲生成迅速,但内容填充不足,无法直接使用;百度文库虽然花费时间较多,但内容填充更丰富,图片也可一键AI换图,但仍未达到直接可用程度。
综合来看,夸克和百度文库的AI PPT功能在需求理解上表现尚可,但内容生成方面仍有待提升。它们更适合已有内容、仅需自动排版和配图的需求,想要达到理想效果还需长时间调整。
实测体验下来,这两款产品仍处于过渡阶段,已初具智能体雏形,但要想真正达到宣传的All in One效果,一方面需要用户多用,让智能体适应用户需求和使用习惯;另一方面需要用户降低预期,将AI视为协作助手,学会精准提需求和分配任务。
为何在这场“超级框”之战中,阿里和百度分别选择了夸克和百度文库作为“先锋”?这背后有着高度相似的业务模式和产品形态。
百度从最初的搜索引擎出发,最终将AI to C业务押注在百度文库(现与百度网盘融合)这一融合型工具平台上。夸克的成长路径几乎如出一辙:从无广告的搜索起家,随后并入夸克网盘、夸克高考等垂直应用吸引年轻用户群体,最终成为“AI超级框”。
同时,李彦宏多年前提出的“框计算”概念与夸克现在的理念不谋而合,即用户无需在不同网站间跳转搜索答案,而是直接在“框”里完成信息获取和任务处理。
从大厂的生态来看,自然是希望将流量和用户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夸克和百度文库作为阿里和百度现成的资源,几乎没有更好的选择。随着大模型能力的提升,这些产品中集成的垂直工具调用效率得以提升,有助于用户完成任务。这一战略思路无疑是正确的。
传统搜索的竞争力正在下降,纯ChatBot产品的用户忠诚度又很低。百度文库和阿里夸克背后都是“搜索+网盘+文档”的组合,这些产品都拥有一定的用户量和数据量,具有刚需属性,天然适配AI时代“一站式任务解决”的需求,非常适合发展为AI Agent。
随着两大巨头在基础模型上的持续发力,阿里相继发布了多款开源模型,百度也上线了文心大模型新版本。布局AI to C对于阿里和百度来说,不仅是获取更多C端流量入口和业务想象力的需要,更是对集团AI生态的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