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动力电池回收:构建循环经济的绿色引擎与未来竞争力

   时间:2025-04-09 16:27:09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全球能源结构转型与循环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动力电池回收已成为行业关注的热点话题。近日,动力电池巨头宁德时代与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在荷兰阿姆斯特丹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这一举动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为全球电池循环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彰显了动力电池回收在循环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近年来,电动汽车市场迎来了爆发式增长,动力电池的需求也随之急剧上升。然而,随着首批动力电池逐渐进入退役期,如何妥善处理这些废旧电池,避免环境污染,同时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成为行业亟待解决的重大挑战。退役动力电池实际上是一座“城市矿山”,含有锂、钴等高价值原材料,通过有效回收利用,不仅能减少对外部原材料市场的依赖,还能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

宁德时代与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的合作,为全球电池循环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这一合作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战略考量,旨在重塑循环经济的话语权格局。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作为全球循环经济的倡导者,与多家世界级企业有着紧密合作,致力于推动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经济的发展。而宁德时代作为全球电池制造领域的领军企业,其加入无疑将大大推动电池循环经济的实现和广泛能源转型。

从市场数据来看,动力电池回收市场的放量前夕已经到来。自2016年起,中国工信部等部委要求乘用车企业为关键部件提供至少8年或12万公里的质保期,如今这一期限已到,大量动力电池面临退役。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退役动力电池总量高达16.8万吨,同比增长78.3%,而回收利用产能也在快速扩张,综合利用量达到82.5万吨。预计到2025年,全球报废新能源汽车数量将达到1500万至2000万辆,报废电池容量将超过60GWh,市场空间巨大。

我国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领域已取得显著进展,已培育了148家规范企业,并在全国327个地市级行政区设立了1万个回收服务网点,初步形成了多元化的回收网络。退役动力电池的梯次利用和资源回收成为重要方向。梯次利用是将退役动力电池应用于储能、低速电动车等领域,延长其使用寿命;资源回收则是对退役动力电池进行拆解、破碎等处理,提取锂、镍、钴、锰等金属元素,实现再资源化。

企业端也在积极加强动力电池回收业务。例如,赣州腾远钴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与绿循新能源产业(广东)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升级与发展。双方将在废旧电池回收、C端回收渠道建设及资金支持方案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实现退役动力电池的再资源化利用。

作为动力电池行业的领军企业,宁德时代在动力电池回收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其镍钴锰回收率高达99.6%,锂回收率超过91%,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形成了明显的技术优势。这一高回收率不仅降低了宁德时代对进口金属的依存度,还显著降低了其生产成本。2023年,宁德时代回收了10万吨废旧电池,2024年废电池处理能力已达到27万吨,回收业务营收占比达到8.7%。通过规模效应,宁德时代成功摊薄了回收成本,并具备了短期内建设100万吨回收体系的能力。

宁德时代在动力电池回收领域的成功离不开技术创新和智能化应用。公司投入大量研发资源,取得了显著成果。其极板直接再生工艺使材料性能恢复率达到95%,具有明显优势。宁德时代还引入了AI技术,每分钟可以处理20组电池,分拣准确率和速度远超人工检测,成本仅为人工的10%。这一技术的应用大幅提高了回收效率,降低了成本,为动力电池回收的商业化运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宁德时代与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的战略合作,不仅提升了宁德时代的环保形象,还使其在欧盟市场获得更多竞争优势。通过与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的合作,宁德时代在印尼、匈牙利等地加速建立“回收-前驱体-正极”一体化基地,直接将回收体系对接生产体系,实现了循环经济的闭环。一体化生产不仅降低了碳足迹,还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使宁德时代在欧盟市场更具竞争力。

动力电池回收不仅关乎环保和经济利益,还关乎全球供应链安全。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电池生产国,镍、钴、锂等原料对外依存度较高。做好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对构筑健康高质量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供应链至关重要。宁德时代通过与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的战略合作,将推动自身从电池制造商向“全球能源资产管理平台”的角色转变,提升在全球新能源价值链中的地位。

在碳中和时代背景下,谁掌握了循环经济的核心技术、生态网络和商业路径,谁就有权力定义下一个十年的新能源产业规则。宁德时代与艾伦·麦克阿瑟基金会的战略合作,无疑将为其在全球新能源价值链中的地位提升奠定坚实基础。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和动力电池退役量的不断增加,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