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阿里巴巴内部的人事变动中,钉钉迎来了其创始人陈航(花名:无招)的回归。这位曾经从零到一打造钉钉的企业服务应用巨头掌舵者,在离开四年后,再次接掌钉钉帅印,意图带领钉钉走出当前困境。
陈航的回归,伴随着一系列严格的管理举措。据报道,钉钉内部掀起了一场管理风暴,包括刚性考勤、数字化管控、技术团队代码量倒查以及管理层能力升级等措施。员工们被要求早上9点打卡,午休时间缩短,晚上还要进行工作总结。同时,钉钉内部禁用微信、微博等社交软件,对外沟通需优先使用钉钉。这些举措在钉钉内部引起了巨大反响,有员工形容这是一场“整风纠偏”。
陈航的铁腕管理风格并非首次展现。在钉钉初创时期,他就以强烈的掌控欲、使命必达和追求效率著称。他的口头禅“我必须、立刻、马上、现在就看到结果!”成为了钉钉团队的座右铭。这种“疯劲”推动了钉钉的快速成长,使其在短时间内成为了在线办公领域的绝对王者。
然而,近年来钉钉的发展并不顺利。在与飞书、企业微信等竞争对手的激烈竞争中,钉钉陷入了大型客户流失、中小企业用户增速放缓的困局。特别是在“云钉一体”战略下,钉钉转向主攻政企大客户,追求商业化与生态化,但管理风格趋于宽松,被指出现“大企业病”,用户口碑明显下滑。
陈航的回归,被看作是阿里管理层对钉钉过去几年发展不满意的结果。特别是在大客户“背刺”的情况下,钉钉急需找回创业初期的执行力和战斗力。因此,陈航狠抓考勤、整顿纪律,甚至进行人事“大换血”,或许都是为了让钉钉重新找回创业公司的精神。
然而,陈航的管理举措也引发了争议。在996标签被广泛讨论、多家企业加入“反内卷”行动的背景下,陈航却反其道而行之,加强了对员工的管控。这背后折射出的是管理层对效率的不满意、对员工的不信任,还是一种为了管理而管理的服从性测试?这些问题值得深思。
在竞争对手方面,飞书近年来发展迅速,不断在大客户市场攻城略地。海尔、三一重工、小米等大型企业都成为飞书的标杆案例。相比之下,钉钉在大客户市场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这背后是两种组织能力与商业模式的对决。飞书采用直销配备模式,能直接触达客户定制需求,感知一线市场水温;而钉钉则采用代理商配备模式,虽然起量快,但在大客户领域可能并不太适用。
面对飞书的竞争压力,钉钉需要拿出更多举措来应对。然而,陈航截至目前还未有明显动作。他如何对待大客户、大客户战略是否急转弯,都备受业界关注。同时,陈航还需要平衡规模和体验之间的关系。当年钉钉起家时,一味强调用户规模,导致用户体验不佳。如今,面对2.6亿Z世代成为职场主力军的现实,钉钉需要给出全新的产品答案。
总的来说,陈航的回归为钉钉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挑战。他能否带领钉钉走出困境、重拾辉煌?这还需要时间来验证。但无论如何,钉钉都需要找回创业初期的精神和执行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