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六城加入燃料电池汽车示范群,氢能产业步入商业化快车道?

   时间:2025-04-09 17:48:11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日,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迎来重大利好,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国家发改委及国家能源局五部委联合发布通知,正式批复新疆哈密、山西吕梁、河南济源、河南濮阳、河北沧州及辽宁大连六座城市加入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行列。这一举措不仅彰显了国家对燃料电池汽车产业的高度重视,更为相关企业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极大地提振了行业信心与研发热情。

当前,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政策已进入收官之年,然而示范效果并未达到预期,燃料电池汽车及加氢站的推广目标完成率偏低。在此背景下,六座新城市的加入无疑为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带来了新的增长点。这些城市不仅拥有丰富的氢源资源,还具备多样化的燃料电池汽车应用场景,将有力推动燃料电池汽车的进一步普及,助力示范城市群目标的达成。

新疆哈密凭借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和绿氢生产潜力,成为新疆煤炭外运的重要基地,其煤炭运输需求为燃料电池重卡提供了广阔的应用舞台。山西吕梁则凭借丰富的焦炭工业副产氢资源,正积极推动燃料电池重卡在煤炭运输领域的替代。河南濮阳制氢产业发达,拥有20余家制氢企业,年产能高达23.6万吨,是打造“郑汴洛濮氢走廊”的关键节点。河南济源则具备每年3.5亿立方米的工业副产氢制备能力,多条煤炭运输专线为燃料电池重卡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河北沧州拥有丰富的工业副产氢资源,是国家煤炭运输的重要枢纽,其港口为燃料电池港口重卡提供了广阔的应用空间。辽宁大连则拥有近百家氢能企业,产业链较为完整,燃料电池汽车在港口物资运输领域具有较大的替代潜力。

自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项目启动以来,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产业蓬勃发展,规模持续扩大,技术不断优化,成本逐步降低。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和氢源供应能力的稳步提升,为燃料电池汽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推动其从示范运行阶段逐步迈向商业化应用初期。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4年底,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上险量累计已超过2.8万辆,其中2024年上险量约7100辆,重卡占比超过60%。燃料电池汽车凭借其长续航、高载重、补能快、低温性能优异等优势,在推广应用中脱颖而出,成为行业发展的排头兵。在示范城市群方面,京津冀示范城市群和上海示范城市群表现尤为突出,已推广燃料电池汽车超过4000辆,完成推广目标的80%以上,极有希望完成四年示范期的氢车推广目标。

在技术方面,燃料电池汽车及其关键零部件技术持续提升,部分技术指标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燃料电池系统正向大功率、高效率、长寿命等方向发展,系统最大功率已超过300kW,效率达到60%以上,可实现-40℃低温启动,寿命突破25000小时。质子交换膜、气体扩散层、催化剂等材料技术也实现了国产化突破,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在车载储氢系统方面,35MPaⅢ型瓶已量产并成为市场主流,Ⅳ型瓶也逐渐进入市场,实现批量销售。国产碳纤维的量产更是为储氢瓶成本的降低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成本方面,随着规模的扩大和技术的优化,燃料电池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成本不断下降,竞争力持续提升。49吨燃料电池重卡成本降幅显著,从2021年的150万元以上降至2024年的100万元左右。燃料电池系统成本也大幅下降,从2021年的较高水平降至2024年的2000元/kW左右。车载储氢系统方面,由于碳纤维的国产化,Ⅳ型瓶成本也下降至约5800元/kg氢气。

在基础设施方面,加氢站作为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的基础,数量不断增加。截至2024年底,我国已建成510座加氢站,数量位居世界第一。其中2024年新建加氢站超过100座。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综合能源站和制氢加氢一体站数量及占比逐年增加,已成为主要建站方式。随着燃料电池汽车规模的扩大及重卡占比的提升,氢气加注需求日益增加,加氢站正朝大吨位方向发展。

在氢源供应方面,随着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的发展,我国氢气产量不断提升,价格不断下降,储运能力不断增强,供应稳定性不断提升。2024年我国氢气产量达到约3700万吨,化石燃料制氢占比逐年下降,电解水制氢占比逐年提升。氢气价格方面,全国平均售价为50元/kg左右,示范城市群价格则达到35元/kg左右。在储运方面,30MPa长管拖车和输氢管道已成功投运,液氢储运能力也显著提升。

然而,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诸多挑战。政策方面,补贴下放不及时、政策不明确不连贯、地方和企业规划雷同性高等问题依然存在。技术方面,国产燃料电池乘用车尚未经过市场检验,国产燃料电池系统在可靠性、耐久性等方面仍有待提升,储氢瓶及阀门技术也需进一步突破。市场方面,燃料电池汽车制造成本偏高,价格昂贵,市场应用场景有待拓展,产业发展整体处于低谷期,企业面临巨大资金压力。基础设施方面,加氢站审批流程复杂,数量较少,建设及运营成本较高。氢源供应方面,制氢技术尚需提升,储运环节也存在诸多问题。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