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正式发布了《北京市关于推进信息软件企业强化人工智能应用服务能力的行动蓝图(2025年度)》,旨在通过一系列实质性激励措施,加速人工智能(AI)技术在北京市信息软件行业的深度应用与商业化落地。
根据该蓝图,北京市将对在行业大模型解决方案中的非硬件组件、首次公开发布的通用智能体产品,以及信息软件企业的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提供高达3000万元人民币的奖励资金。此举旨在鼓励企业加大在AI技术研发与应用上的投入,推动产业升级。
北京市还将推出一系列算力券、数据券、服务券,以支持AI应用服务企业的成长。具体而言,达到一定服务规模的模型即服务(MaaS)平台将获得最高3000万元的算力券支持;首次对外开放的AI大模型训练数据集可获得最高50万元的数据券;中小企业在采用智能产品时,也可获得最高20万元的服务券补贴。
北京市对开源AI项目同样给予了高度重视。蓝图规划中提到,将致力于构建AI国际开源社区,并对符合条件的AI共享开源项目提供最高200万元的奖励,以此吸引更多开源组织和项目落地北京,促进AI技术的开放共享与商业化应用。
为推动AI技术的标准化进程,北京市数字经济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也将启动大模型上下文协议(MCP)、多智能体协议框架等标准的草案制定工作,为智能体在异构系统环境中的无缝部署提供标准指导。
蓝图还强调了支持MaaS企业在京集聚发展的重要性,鼓励云服务和大模型厂商搭建全栈式MaaS平台,提升规模化服务能力,并对达到一定服务规模的MaaS平台给予算力券支持,以降低其在算力匹配、大模型调用、数据治理等方面的成本。
同时,北京市将深化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合作伙伴机制,推动信息软件企业、大模型厂商与行业龙头用户合作,形成行业大模型落地的标杆案例,并通过“首方案”支持,对解决方案中的非硬件部分采购额给予高额奖励。
在支持通用智能体发展方面,北京市将优先协调算力保障,并对运营服务中调用算力和模型成本给予支持。同时,还将举办AI智能体专题赛,对获奖产品给予资金奖励,并向产业投资引导基金重点推荐。
北京市还将实施信息软件企业智能技改工程,支持企业通过算力构建、大模型部署、数据治理等方式提升软件研发效率,并对基础软件、工业软件等进行智能化技术改造,根据项目投资给予奖励。
在数据治理方面,北京市将支持信息软件企业开展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DCMM)贯标评估,推动创建行业数据采集实验室,开展智能化标注平台、数据治理平台等建设,并对首次向社会开放的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数据集给予数据券支持。
最后,北京市还将提升面向中小企业的人工智能服务能力,征集一批智能产品与服务,纳入中小企业服务券支持范围,对中小企业使用相关产品给予补贴。同时,加强人工智能应用能力培训,组织模块化培训课程与活动,培养具备产业落地经验的人工智能工程师及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