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全民智驾热潮下,我们离真正的自动驾驶还有多远?

   时间:2025-04-09 23:02:21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期,高速公路上出现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警示标语,提醒驾驶员在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启用时要保持高度专注。“前方施工,关闭智能辅助驾驶”、“智能驾驶只是辅助,高速开车仍需专注”等标语在清明假期期间,在安徽、江苏、浙江等多地高速公路上频繁出现。

这些警示标语的出现,与近期发生的一起智能驾驶事故密切相关。在安徽铜陵枞阳高速路段,一辆处于NOA(Navigate on Autopilot)智能辅助驾驶状态的小米SU7在碰撞后发生爆燃,导致车内三名年轻乘客不幸遇难。事故原因仍在调查中,但这一事件已经引发了公众对智能驾驶安全性的广泛讨论。

2025年,汽车行业正陷入一场“全民智驾”和“高阶智驾”的军备竞赛。多家车企明确表示,将在年内进入L3级智能驾驶赛道。然而,一位智能驾驶企业的负责人向媒体透露,尽管汽车在智能化领域取得了显著进步,但当前过度炒作“全民智驾”概念为时尚早。他呼吁车企和媒体在宣传智能驾驶功能时务必更加谨慎。

此次事故也让智驾系统的“Corner case”(边角案例)问题进入公众视野。Corner case指的是在程序开发或系统设计中出现的极端或特殊场景,这些场景往往因为输入条件、环境参数或操作路径处于边界范围而引发异常行为。在小米SU7的事故中,“高速路黑夜占道施工”就是一个典型的Corner case。

事故还引发了关于车型高低配安全性能差异的讨论。小米SU7标准版在配置上与高配版存在显著差异,包括电池包壳体抗压强度、电芯间隔热材料层数以及智驾硬件等方面。这些差异在极端环境下是否会影响车辆的安全性能,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

面对智驾系统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上汽通用五菱技术中心智能架构高级技术官林智桂表示,传感器有其能力边界,此次事故提醒大家要更加理性地使用智驾系统。他认为,只要正常使用智驾功能并了解其边界,智驾系统可以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和安全性。

然而,智驾系统的安全问题并非孤例。据统计,2024年全国市场监管部门接收到的关于新能源汽车软件问题的投诉举报达到了3.5万件,占新能源汽车投诉举报总量的22.4%。消费者反映的主要问题包括智能辅助系统失灵、中控黑屏等。

尽管如此,智能驾驶依然是汽车行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汽车之家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智能驾驶商业化发展白皮书(2025)》指出,L2+智能驾驶可以降低事故率40%,而未来L4级智能驾驶有望消除90%的人为失误。智能驾驶不仅能够提升行车安全,还能大幅优化交通流。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法规的逐步完善,L3级自动驾驶的落地已经指日可待。多家车企已经宣布将在2025年年底前迈向L3级自动驾驶。然而,这一过程中仍需克服诸多技术、法规和运营环境方面的挑战。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提醒,涉及安全的问题需要谨慎对待。他建议,在推广智能驾驶的同时,要加强公众教育,让大众真正理解“全民智驾”主要指驾驶技术,而非自动驾驶。同时,车企在宣传智能驾驶功能时也应更加实事求是,避免过度夸大其效果。

在探索智能驾驶发展的道路上,汽车行业的参与者需要秉持理性、审慎的态度。既要积极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又要确保智能驾驶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只有这样,智能驾驶才能真正为人们带来便捷、安全的出行体验。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