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全民智驾热潮下,我们离真正的自动驾驶还有多远?

   时间:2025-04-10 08:01:33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清明假期期间,中国多地的高速公路上出现了引人注目的新标语,提醒驾驶者注意智能驾驶系统的局限性。这些标语包括“前方施工,关闭智能辅助驾驶”、“智能驾驶只是辅助,高速开车仍需专注”和“辅助驾驶有风险,高速行车需谨慎”等,它们出现在安徽、江苏、浙江等省份的高速公路上。

高速公路上的提醒标语

这些标语的出现,与近期发生的一起智能驾驶事故密切相关。在安徽铜陵枞阳高速路段,一辆处于NOA(Navigate on Autopilot)智能辅助驾驶状态的小米SU7,在碰撞后发生爆燃,导致车内三名年轻乘客不幸遇难。事故原因仍在调查中,但这一事件引发了公众对智能驾驶安全性的广泛关注。

随着智能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2025年几乎所有车企都卷入了“全民智驾”和“高阶智驾”的军备竞赛。多家车企已明确表示,将在年内进入L3级智驾赛道。然而,一位智能驾驶头部企业的负责人表示,虽然汽车在智能化领域取得了显著进步,但当前热炒“全民智驾”概念为时尚早,他呼吁车企和媒体在宣传智驾功能时务必更加谨慎。

此次事故也引发了公众对智驾“Corner case”(边角案例)的关注。Corner case指的是在程序开发或系统设计中出现的极端或特殊场景,这些场景通常因输入条件、环境参数或操作路径处于边界范围而引发异常行为。高速路施工等场景就是智能驾驶系统可能遇到的Corner case之一。

事故还引发了关于车型高低配安全性的讨论。此次发生事故的小米SU7是标准版车型,在配置上与高配版存在差异。有观点认为,在涉及人身安全的领域,低配车型不应做出过多妥协。小米集团曾介绍,其标准版车型在电池包壳体抗压强度、电芯间隔热材料层数等方面与高配版有所不同。

面对智能驾驶技术的快速发展,车企在推进“智驾平权”的同时,更应关注“安全平权”。工信部数据显示,2024年具备L2级组合辅助驾驶功能的乘用车新车占比已达到57.3%。然而,根据我国现行《道路交通安全法》,L2级辅助驾驶仍要求驾驶员全程监管,理论上事故责任应由驾驶员承担。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表示,面对城市NOA、高速公路智能驾驶的推广应用提速,媒体应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让大众真正理解“全民智驾”主要指驾驶技术,而非自动驾驶。他强调,暂时不宜提全民自动驾驶。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车企不断提高新车推出速度并探索降本增效的方式。然而,成本压力也层层压给供应商。有观点认为,车企在追求速度和成本的同时,不应忽视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随着智能汽车产业规模的持续扩张,成本逐步降低是必然趋势。然而,汽车智驾的安全冗余仍然需要成本支持。例如,一颗激光雷达的价值远高于摄像头成本。因此,在追求成本降低的同时,如何确保智驾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成为车企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此次事故也让公众开始认识到智能驾驶技术的局限性。虽然智能驾驶技术有望重塑交通出行的格局,提升出行效率与安全性,但在当前阶段,驾驶者仍需保持对车辆的控制和警惕。在探索智能驾驶发展的道路上,汽车行业的参与者应秉持理性、审慎的态度,既不过度放任也不因噎废食。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