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时捷近期发布了其2025年第一季度的全球销售业绩,数据显示这家德国豪华汽车品牌在全球范围内遭遇了销量挑战。据统计,该季度保时捷共交付新车71,470辆,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8%。在这之中,中国市场和德国本土市场的表现尤为不佳,而北美市场则展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
具体来看,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尤为惨淡。第一季度仅交付了9,471辆新车,同比暴跌42%,这一数字仅占全球总销量的13.25%,远低于巅峰时期的30%。与此同时,德国本土市场也遭遇了34%的同比下滑,交付量为7,495辆。相比之下,北美市场则成为了保时捷的亮点,该市场第一季度交付了20,698辆新车,同比增长高达37%,稳居全球第一。
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困境并非一朝一夕。自2021年达到9.57万辆的销量峰值后,该品牌在中国的销量便逐年下滑。2022年降至9.32万辆,2023年进一步萎缩至7.93万辆,而到了2024年,销量更是骤降了28%,仅为5.69万辆。这一连串的下滑使得中国市场从保时捷的全球最大单一市场跌至了第三位。
分析人士指出,保时捷在中国市场的颓势与中国汽车市场的结构性调整密切相关。随着消费者对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技术的需求日益增长,保时捷在智能化方面的短板逐渐显现。与此同时,国内品牌如极氪、小米等纷纷推出高性价比且科技配置丰富的车型,这些车型在50万元以上的市场中迅速崛起,直接冲击了保时捷的市场份额。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保时捷已经启动了大规模的重组计划。根据该计划,保时捷将在2029年前裁员3,900人,其中德国斯图加特工厂的员工规模将缩减15%。与此同时,保时捷还将追加8亿欧元投资用于软件开发和电池技术的升级。为了弥补在智能化方面的不足,保时捷还引入了中国本土的智能驾驶供应商地平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