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味食品近期发布的2024年度财务报告揭示了该公司在过去一年中所面临的挑战,其盈利能力和市场表现均遭遇显著下滑。曾经雄心勃勃设定的2025年百亿营收目标,现在看来似乎遥不可及。
这份报告或许可以被视为绝味食品自2017年上市以来表现最为黯淡的一份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全年,绝味食品的营业收入为62.57亿元,与前一年相比下降了13.84%,延续了此前已经显现的颓势。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27亿元,同比大幅下滑34.04%,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更是仅为2.03亿元,同比降幅高达49.39%。
特别是在第四季度,绝味食品的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单季营收仅为12.42亿元,成为全年最低点,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更是转为亏损,达到-2.11亿元,直接拖累了全年的业绩表现。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原材料成本的下降使得绝味食品的营业成本从2023年的54.63亿元下降到2024年的43.47亿元,降幅达到20.43%,但由于广告宣传费用的增加,公司的销售费用却从2023年的5.41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6.67亿元,涨幅达到23.31%,这无疑进一步压缩了公司的利润空间。
2024年,绝味食品曾试图通过品牌升级和引入年轻代言人范丞丞来打破市场僵局,然而高昂的广告费用并未带来预期的收益,反而加剧了公司的利润下滑。
绝味食品在增长模式转型中也遭遇了阵痛。公司门店数量在2020年至2023年间每年净增超过1000家,但到了2024年却出现了近年来的首次负增长。加盟商管理业务收入和集采业务收入也分别同比下降了26.28%和38.47%。
管理问题同样成为制约绝味食品加盟体系健康发展的障碍。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绝味鸭脖的投诉量已累计达到近千条,远超行业其他品牌,其中食品安全问题尤为突出。这反映出在门店数量过万的情况下,绝味食品在品控方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更为严重的是,2025年初,绝味食品还陷入了门店员工健康证造假的丑闻。四川某绝味鸭脖门店的22名员工健康证被曝均为伪造,涉事门店负责人通过非法渠道批量办理假证,甚至用于申请《食品经营许可证》。该事件因涉嫌伪造国家机关印章被移交公安机关处理。绝味食品方面虽然回应称涉事门店为加盟商独立运营,但也承认这暴露了加盟商管理的不合规问题。
面对主营业务增长乏力的困境,绝味食品自2017年起便积极寻求多元化发展,试图通过投资布局构建“美食生态圈”。然而,这一多元化之旅并未如预期般顺利。据统计,2022年至2024年间,绝味食品在投资上累计支出了超过50亿元现金,但投资收益却连续亏损,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沉重负担。
在2024年,绝味食品开始调整策略,收缩投资战线,逐步退出非核心业务,将重心重新聚焦于卤味主业。这一调整初见成效,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较上年大幅改善。然而,由于被投企业利润波动,2024年投资收益仍亏损1.6亿元,占利润总额的-34.65%。
截至4月9日收盘,绝味食品的股价已跌至16.12元/股,公司市值仅剩97亿元。面对股价的持续低迷,公司董事长兼总裁戴文军曾在去年向投资者致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