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汽车市场见证了乘用车智能驾驶技术的广泛普及,与此同时,智能网联商用车领域也迎来了一场以“车路云一体化”为核心的技术革命。这一变革在3月26日至28日于湖北十堰举办的2025商用车产业发展会议上得到了集中展现。
会议期间,特别是3月27日下午的“智能网联商用车‘车路云一体化’”主题分会场上,多位业内顶尖专家、学者及企业高层围绕智能网联商用车的前沿议题展开了深度讨论。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兴林担任了本场会议的主持人,他指出,在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智能网联汽车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的重要方向,辅助驾驶技术已进入大规模商业应用阶段,智能网联技术正在深刻改变商用车行业的生态。
会上,东风商用车技术中心智能驾驶主任工程师李洋、国汽智控科技有限公司解决方案高级总监冯刚等多位嘉宾发表了演讲。李洋指出,尽管商用车在技术迭代上相较于乘用车稍显滞后,但整体技术发展趋势是一致的,车路云一体化在商用车领域同样是大势所趋。多位与会嘉宾也表示,“车路云一体化”不仅是商用车智能化的必由之路,更是推动物流运输、城市治理乃至区域经济升级的关键。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我国商用车种类繁多、用途各异,且规模化不足,这些都制约了相关技术的普及。质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智能网联中心总经理朱文超列举了干线物流场景和车辆补能策略两个具体案例,说明了车路云一体化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并指出,整车企业在探索实践车路云一体化的过程中,需确保整车产品、云平台及路侧系统的协同,以实现无缝对接。
中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院长黄合来强调,对于商用车来说,自动驾驶不应仅用于解放双手,而应着眼于提高交通效率。他指出,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车与路的完美协同,但当前我国的道路利用情况不足,服务交通运行的路侧控制系统有限,未来需大幅提高道路空间使用率,并加强标准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融合。
中信科智联科技有限公司解决方案副总经理熊亚坤将车路云一体化比作人的血液循环系统,指出当前的情况是局部堵塞导致系统价值难以释放。他建议业界打开思路,将车泛化为移动服务单元,将路升级为复合功能平台,云端往边缘端、车端迁移延伸,从而实现从技术驱动的基础设施建设模式向需求驱动的生态化服务模式转变。
会议还探讨了人机交互和仿真测试在车路云一体化体系构建中的重要性。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王玉刚博士指出,整车企业应设计有效的反馈机制,以最清晰和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车辆状态、导航信息等,提升用户体验。同时,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构建了一套高保真、模块化的智能网联测试平台,用于系统研究人机交互优化方法及其在智能网联环境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