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苏州常熟市近期迎来一家备受瞩目的企业——聚复科技,该公司正式宣布启动A股IPO辅导备案,标志着其再度向资本市场发起冲击。
聚复科技,一家深耕3D打印材料领域的创新型企业,此次并非首次尝试IPO之路。早在2023年6月,其首次辅导进程因战略调整而中止,如今带着30亿元的估值重新踏上征程。
公司的核心业务聚焦于挤出式3D打印材料,涵盖PLA、尼龙等多种线材和粒料。这些产品能够助力用户通过3D打印机迅速将设计图纸转化为实物,有效解决了传统制造业中开模成本高、定制周期长的难题。在汽车制造领域,采用聚复科技的材料打印轻量化部件,成本降幅超过60%;而在医疗领域,企业可定制个性化假体,显著缩短生产周期。
据i常熟数据显示,在全国挤出式3D打印材料市场中,聚复科技的产品占有率高达约10%。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3.6亿元,并预计2024年收入将翻倍至6亿元。尽管当前估值尚未突破40亿大关,但聚复科技凭借出色的营收表现和市场份额,无疑成为了业界的特殊独角兽。
回溯聚复科技的创立历程,可谓充满传奇色彩。2012年,复旦大学高分子系博士罗小帆发现了3D打印材料行业的巨大空白,毅然放弃美国的科研职位回国,携手三位复旦校友共同创立了聚复科技。他们致力于攻克材料性能与成本的双重瓶颈,为行业带来革新。
在罗小帆的带领下,团队研发出了“Jam-Free防堵头技术”和“Layer-Free消除层纹技术”,分别解决了打印堵头难题和提升了尼龙打印件表面的光洁度。这些创新成果使聚复科技成为全球唯一两次荣获“3D打印工业年度材料企业奖”的中国公司。
自成立以来,聚复科技获得了多家知名投资机构的青睐。2012年,公司在常熟经开区成立,并很快获得了智朗创投的天使轮融资。三年后,联想之星领投了1800万元的A轮融资,助力旗下品牌Polymaker出海,成功打入北美工业设计市场。此后,万马股份参投了3000万元的B轮融资,IDG资本则在D轮融资中领投过亿元,支持了上海桃浦的3D打印桥项目。
目前,聚复科技的产品已经覆盖全球100余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过1000家客户。其所在的高分子挤出式3D打印材料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期,据Wohlers Report 2025数据显示,全球3D打印市场规模将达到219亿美元,而中国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635亿元。
在全球挤出式材料市场中,美国Stratasys依赖设备生态闭环占据领先地位,德国BASF则专注于航空航天尖端材料。相比之下,聚复科技凭借垂直整合能力脱颖而出,与车企XEV等合作共建3D打印生产线,提供从材料到设备的全方位解决方案,在汽车、医疗等重认证领域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
随着行业步入高速成长期与成熟早期之间的过渡阶段,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10%-15%之间。同时,行业正迎来两大技术拐点:AI材料设计和绿色转型。AI技术的应用将材料研发周期大幅缩短至数月,而生物基PLA、可回收尼龙等绿色材料正成为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聚复科技作为行业内的佼佼者,不仅抓住了技术革新的机遇,还积极响应市场需求。一方面,工业级需求激增,特别是在航空航天、医疗健康和汽车轻量化领域;另一方面,消费级个性化革命也催生了多材料复合需求。聚复科技凭借其在材料领域的深厚积累和创新实力,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