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餐饮界的一颗璀璨明星——文和友,近日在一场国际网红直播活动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尴尬。美国网红“甲亢哥”的中国行直播抵达长沙,这本应是文和友展现本地文化魅力的绝佳机会,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波却让文和友的品牌形象遭受重创。
直播过程中,文和友的联合创始人翁东华为了抢占“甲亢哥”身边的座位,竟对另一位网红“卤鹅哥”发出了强势喊话:“我是老板,你得让座!我也是做餐饮的,请尊重我,你可以起来一下,我要介绍一下,否则我明天就去重庆找你。”这番带有威胁意味的言论迅速在网络上发酵,引发了大量网友的批评,指责其“吃相难看”、“不尊重人”,甚至“损害了长沙的形象”。
随着事件的持续发酵,文和友在大众点评上的账号被大量差评淹没,客服人员也接到了多个带有人身攻击的电话。然而,面对这场舆论风波,文和友的品牌方却选择了“不予回应”的消极态度,这无疑进一步加剧了公众的失望情绪。
文和友的崛起,曾被视为餐饮界的一股清流。从一个小小的街边“苍蝇馆”到成为长沙的“网红”餐饮品牌,文和友凭借“场景+情怀”的商业模式,成功吸引了无数年轻消费者的目光。特别是在2018年,文和友花费近一亿元打造了长沙海信广场店,以其独特的复古装饰和真实的老物件,构建了一个充满老长沙文化象征符号的餐饮商业场景,一度成为长沙的标志性景点。
然而,随着文和友的迅速扩张,其在外地的门店却并未能复制长沙的成功。在广州和深圳,尽管文和友的开业初期也曾引发轰动,但很快就陷入了经营困境。广州门店在租约到期后宣布不再续租,深圳门店也面临着大量店铺空置的尴尬局面。这一连串的打击,让文和友向外扩张的脚步不得不戛然而止。
文和友的困境,根源在于其过于依赖网红流量的商业模式。在长沙,文和友凭借独特的场景和情怀,成功吸引了大量消费者打卡。然而,在外地,当消费者摘下滤镜,发现所谓的“市井体验”不过是高价小吃和拍照背景时,流量红利便迅速消退。文和友在尝试融入本地文化元素时,也显得力不从心,往往因为“不伦不类”而被本地人吐槽。
相比之下,一些注重产品力和运营效率的餐饮品牌却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例如,兰湘子主打“湘菜小炒”,通过标准化的流程拆解,成功实现了店面的高速扩张。费大厨则将“辣椒炒肉”这一单品做到了极致,成功打造了“湘菜头牌”的消费者认知。农耕记则从店内装潢到菜品设计,都在打造“土菜”形象,通过不断强调乡土属性和现炒特色,成功吸引了大量消费者。
这些品牌的成功,证明了餐饮行业的核心始终是产品力和运营效率,而非昙花一现的流量噱头。文和友的困境,正是无数追逐流量泡沫的网红品牌的共同命运。当网红的标签脱落,最终拼的还是菜品、服务和性价比。在这场甲亢哥直播事件中,联合创始人在镜头前的“狂怒”,不过是文和友品牌价值偏离经营本质的尴尬写照。
如今,文和友需要反思的,不仅是如何应对这场舆论风波,更是如何回归餐饮行业的本质,通过提升产品力和运营效率来重塑品牌形象。只有这样,文和友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真正的餐饮界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