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的周先生遭遇了一场令人头疼的二手车交易纠纷。他原本打算购买一辆经济实惠的电动面包车用于货物运输,却未曾料到这会成为一段烦心的经历。
今年2月,周先生在市场上以略高于2万元的价格购得了一辆2020年8月上牌的东风小康电动面包车。车辆的里程表显示行驶了11万公里,价格相对低廉,且空间宽敞,对周先生来说似乎是个不错的选择。然而,购车后他很快发现,这辆车的续航能力远低于预期,行驶100公里竟需充电三次,这极大地影响了他的日常使用。
除此之外,周先生还发现车辆的磨损程度远超过一般11万公里车程的车辆。方向盘、车窗升降按键、挡把、座椅以及油门和刹车踏板等部件的磨损都相当严重。这些迹象让周先生怀疑车辆里程数被人为调整过。他随即联系卖家,卖家承诺为其更换新电池。
然而,车辆经过20天的维修后,周先生发现新换的电池仍然无法正常使用,一次充电只能行驶几十公里。他再次联系卖家要求退车,却遭到了拒绝。无奈之下,周先生决定寻求专业鉴定,以确认车辆是否调表,并检查电池是否已更换为全新。
鉴定结果显示,车辆的磨损程度确实与11万公里的里程数不符,更接近于20万公里的使用情况。车辆的维保记录也显示,早在2023年2月,车辆的行驶里程就已经达到了11万公里。至于电池部分,虽然电池包的壳子没有更换,但内部的电芯有明显的拆装痕迹,且部分电芯存在变形,显然经过了维修而非全新更换。
面对这样的鉴定结果,周先生感到十分愤怒。他认为自己不仅被卖家欺骗了里程数,还被告知更换的新电池也只是经过简单维修的次品。他计划利用这份鉴定报告与卖家协商退车,若协商无果,将考虑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要求卖家退一赔三。
这次经历让周先生对二手电动车产生了深深的疑虑。他表示,尽管二手电动车价格相对便宜,但存在的风险和问题实在太多。如果未来需要购买电动车,他会更倾向于选择新车或准新车。而这次退车成功后,他打算转而购买一辆二手燃油车,以避免类似的纠纷。
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购买二手电动车时确实需要格外谨慎。尤其是对于里程数偏大的车辆,更应仔细核查其真实使用情况,以避免落入类似的消费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