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AI重塑汽车产业:智能进化下的生死较量如何演绎?

   时间:2025-04-11 16:27:24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人工智能(AI)正逐步成为汽车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随着Deepseek引发的“鲶鱼效应”,AI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汽车行业,这一观点已得到众多业内人士的广泛认同。

今年年初,DeepSeek的横空出世极大地提升了公众对AI的接受度,并将全球AI技术热潮推向了新的高峰。这一变革背后,是多重因素的共鸣,特别是AI技术革新与汽车产业变革的同步推进,以及AI算力演进与智能汽车时代到来的紧密契合。

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智能化“下半场”正在加速推进,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成为AI赋能汽车的关键亮点。然而,AI对汽车产业的重塑远不止于此。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汽车因其空间延展性、场景丰富性和硬件完备性,有望成为AI技术的终极载体。

“汽车,作为工业皇冠上的璀璨明珠,其最大特点在于不断吸纳新技术。”苏琳珂表示,“从最初的驱动载体,到包容电气技术、电子和电动化技术,再到现在的AI技术,汽车始终是技术演进的重要载体。”

多家车企高管已公开表示,AI正成为智能化新阶段的关键要素。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指出,智能化是汽车行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而AI则是推动智能化的强大动力。长城汽车CTO吴会肖则认为,从未来三年可能颠覆汽车行业格局的技术突破点来看,最底层的逻辑无疑是人工智能。

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强调,汽车产业中人工智能的地位正由辅助型向主导型乃至变革型转变。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L2及以上辅助驾驶乘用车新车渗透率已超过55%,中国汽车智能化发展速度惊人,基础智能化功能有望在未来几年全面普及。

AI不仅为汽车产业带来了新的驱动力,还缩短了变革周期,成为汽车变革中的决定性要素。汽车产品、汽车企业和整个汽车产业都在被AI重新定义,AI驱动将成为未来车企的核心竞争力。

“2025年将成为AI技术全面应用于汽车行业的关键之年。”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预测。目前,消费者对AI驱动的智能化功能和技术认可度越来越高,智能化功能体验已成为购车决策的重要因素之一。数据显示,近80%的用户对AI技术上车持积极态度。

AI技术在汽车端的应用,能够提升产品的科技属性和娱乐属性。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已成为AI在汽车产业中最引人注目的两大应用场景。在智能驾驶方面,AI大模型技术的引入可大幅提升模型的场景应对能力,降低数据处理成本,提升模型的鲁棒性。在智能座舱方面,AI技术能渗透到人机交互、安全等各个环节,提供个性化服务和应用,让汽车变得更加便捷和有趣。

AI技术还能助力传统零部件的快速转型升级。例如,在AI算法和控制芯片的加持下,传统汽车大灯的价值可由几千元提升至1万至2万元。AI技术还将应用于汽车及零部件的全生命周期,提升企业经营与组织效率,促进汽车产业智能制造升级。

目前,汽车产业的技术高地和企业战略支点正在向AI驱动的智能化快速迁移。特斯拉计划年底搭建100EFLOPS智能算力,并在FSD方面累计投入达百亿美金,奠定了其智能化的核心竞争力。长安、上汽、广汽等车企也在积极与芯片企业、软件企业和解决方案企业合作,构建新的竞争力。

在这场AI浪潮中,不布局AI的车企将面临出局的风险。造车新势力“蔚小理”已率先做出表率。小鹏汽车“All in AI”,致力于打造面向全球的AI汽车公司。理想汽车则高调宣布All in AI,研发投入近半数流向AI领域。蔚来汽车也在积极研发高性能智驾芯片,提升算力利用效率。

吉利汽车已成为全球唯一完成全域AI智能化布局的车企。吉利不仅在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方面使用AI技术,还在架构、动力、底盘等智能汽车全域布局,实现了从底层架构到用户体验的全链路AI渗透。

随着AI对汽车行业的无缝全链条渗入,汽车生态圈的合作伙伴也在AI上进行了大量投入。阿里巴巴计划在未来三年投入超过3800亿元布局AI和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以满足中国国内对AI驱动云端解决方案日益增长的需求。宝马集团也与阿里巴巴深化战略合作,联合开发AI引擎,应用于中国市场的宝马新世代系列车型。

AI技术的发展正在撬动更深层次的变革。当这场变革进入深水区,技术伦理与产业安全的平衡成为关键命题。苏琳珂表示,随着AI的发展,需要思考产业、技术、安全以及社会、法律和伦理等深层次问题,共同推动行业不断繁荣。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