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张类似于家电能效标识的神秘贴纸悄然在汽车圈内引起热议。这张贴纸并非来自大众熟知的家用电器能效管理中心,而是中国汽车能效开发与检测认证联盟(简称能耗联盟)所颁发的新能源汽车能效认证标识。
起初,这一标识的曝光源自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的一条微博。他宣布,小鹏旗下的P7+和MONA M03车型均获得了一级能效认证。这张贴纸从绿色到红色共分为五级,针对行车、空调、驱动、补能四大项进行评分,与家电能效标识颇为相似。
紧接着,乐道汽车也发布了类似消息,宣布其L60车型同样获得了四项全优的一级能效认证,并附上认证证书。这一系列动作不禁让人好奇,这一能效认证究竟从何而来?
经过深入探究,发现能耗联盟于去年9月刚刚成立,由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有限公司共同主导。相较于家电能效标识的权威性和强制性,新能源汽车的能效认证尚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并未强制要求所有车企参与,评分较低的车型也可选择不认可该结果。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能效认证毫无意义。能耗联盟至今已测试了12款车型,并将结果公布于众。从测试结果来看,这12款车型均表现不俗,大多为一级或二级能效。其中,小鹏、乐道、大众ID3、ID4.X以及极狐阿尔法T5等车型更是四项全优,表现尤为突出。而丰田bZ3则稍显尴尬,成为唯一一款整车二级能效的车型。
尽管能效认证看似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直观的购车参考,但其测试方法和标准却略显神秘。能耗联盟表示,测试遵循中汽中心的一套客观分级标准,但具体测试细节如行车速度、空调温度等并未公开,仅给出了最终结果。
回顾家电能效标识的历史,其初衷不仅在于让消费者直观了解产品能效,更在于通过统一标准整顿行业,打击虚假宣传。然而,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由于国家早已通过一系列标准和国标对车企进行严格监管,虚假宣传现象已基本绝迹。因此,能效认证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意义或许更多在于细化能耗标准,提升消费者对于车辆能效的直观理解。
尽管如此,能效认证仍有可能成为车企宣传的一大亮点。未来,或许会有更多车企主动申请能效认证,并在发布会上向消费者展示这一绿色标识,以彰显其产品的能效优势。
不过,相较于能效认证,消费者或许更关心新能源汽车的实际续航表现。因此,如何优化测试工况,使CLTC续航更加贴近实际使用场景,或许是车企和相关部门更需要关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