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车行业深耕数十载,我自认为对混合动力技术已颇为熟悉。然而,一次从北京至天津的短暂出差,却让我对插电混动与增程式混动在高速公路上的表现有了全新的认识。
故事始于上周,编辑部安排我测试一款增程式新车,而我手中正好有一辆插电混动车在进行长期测试。领导干脆地下了命令:“老八,你开着这两辆车去天津港跑一圈,回来写一篇测试报告。”我心想,这不过是轻松一游,便欣然接受了任务。
未曾料到,这次旅程彻底颠覆了我对混动技术的固有观念。尽管插电混动与增程式混动都挂着“混动”的名号,但它们之间的差别,就如同外表相似的双胞胎,内心却藏着截然不同的世界。
增程式混动的致命缺陷在于其动力传递的逻辑过于单一。无论发动机如何努力运转,都必须先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再由电机将电能转化为动能。这一连串的转换过程中,能量的损失就像烤肉串时不断掉落的肉块,令人惋惜。
相比之下,插电混动则显得更为灵活多变。它既能依靠电机驱动,也能直接让发动机驱动车轮,仿佛一位精通左右手用餐的高手,无论哪只手都能应对自如。在高速行驶时,插电混动能够让发动机在经济转速区间内工作,既发电又助力,表现得十分出色。
回想起多年前,我曾对这种复杂的设计持怀疑态度,认为增加机械结构只是为了节省微不足道的油耗。然而,这次天津之行让我大开眼界。在整个旅程中,插电混动车的百公里油耗稳定地保持在4升左右,比增程式混动车节省了近一半的燃油。
更令人惊讶的是,插电混动车的发动机无需过度运转,踩下油门时依然动力十足。而在回程途中遭遇堵车时,增程式混动车的电池耗尽,发动机不得不持续运转发电,噪音之大令人难以忍受。相比之下,插电混动车在走走停停的过程中全程依靠电力驱动,不仅安静无声,还通过能量回收系统进一步降低了油耗。
早在2008年,当我刚开始从事底盘调校工作时,就有人预言混动技术只是过渡性技术,很快就会被纯电动汽车取代。然而,十几年过去了,这个预言并未成真。如今我终于明白,不同的混动技术就像不同的武术流派,虽然都追求力量的释放,但方法和路径却大相径庭。
增程式混动和插电混动这两种技术,更像是两种不同的生活哲学。增程式混动坚持一条道走到黑,进退分明;而插电混动则更加圆滑变通,能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应对。
如果让我选择,我会毫不犹豫地推荐经常跑高速的朋友选择插电混动。不仅因为其出色的节油能力和静音性能,更因为多花一点钱也值得。而增程式混动则更适合在城市中短途代步,尤其是那些充电条件不太便利的用户。
近年来,车企在混动技术上的进步确实令人瞩目。回想起去年试驾的一款德系插电混动车,方向盘沉重得如同灌铅,让我几乎想要掰断它。而现在,国产车已经在这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驾驶体验越来越舒适。
当然,选车就像选择伴侣一样,不能仅凭简历和外表就做出决定。只有亲自上手驾驶、感受过,才能真正知道哪一款车最适合自己。因此,我建议大家在购车前一定要亲自试驾,体验过后再做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