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领域,风电与光伏的竞争态势正发生微妙变化。曾一度被光伏“掩盖光芒”的风电,近期却迎来了发展的新高峰。
据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风电新增装机容量达到了86.99吉瓦(GW),同比增长9.6%,这一数字创下了历史新高。其中,陆上风电占据了主导地位,占比高达93.5%,达到81.37GW,而海上风电则以6.5%的份额贡献了5.62GW的新增装机。
业界预测,2025年中国风电将迎来更大规模的增长,预计全年风电装机量将达到100至120GW。这一趋势与风电在央国企中日益受到的青睐相呼应。
以中国电建为例,该公司发布的2025年1月至2月主要经营情况公告显示,前两个月新签的能源电力项目中,风电项目合同金额同比增长了165.7%,达到418.3亿元,而光伏项目合同金额则同比减少了17.78%,为371.12亿元。风电项目数量也首次超过了光伏项目,成为中国电建所有能源电力类项目中唯一同比增长的板块。
这一变化不仅体现在中国电建身上,更多央国企也开始转向风电。自2024年下半年以来,包括国家电投、国家电网、三峡等在内的多家央国企纷纷挂牌出售光伏电站资产,同时,在新能源指标的分配上,风电也开始获得更多的倾斜。
那么,为何风电会突然受到央国企的追捧呢?这主要源于电力系统对风电需求的急剧增长。随着光伏装机的持续大规模增长,电力系统面临的不均衡、不协调问题日益突出,而风电则因其独特的优势成为了新的选择。
与光伏相比,风电在消纳方面表现更为出色。尽管风电和光伏都具有随机性、间歇性和波动性,但风电的出力时间段更为分散和均衡,尤其是在夜间也能够发电,因此在发电量上优于光伏。数据显示,2024年风电装机量为5.1亿千瓦,发电量达到了9916亿度,而光伏装机量为8.4亿千瓦,发电量却仅有8341亿度。
风电在电价方面也具有优势。由于风电的出力时间段更为分散,电网系统能够更有效地进行调度和消纳,因此风电的电价通常也更高。以2024年上半年为例,新疆风电结算均价为0.21元/度,而光伏结算均价仅为0.16元/度,差距明显。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风电将完全取代光伏成为新能源领域的主角。从长期来看,光伏的降本速度和空间仍然远大于风电,同时光伏转换效率提升的技术进步速度也更快。未来,随着各种光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光伏的装机潜力仍然巨大。
风电项目落地也面临诸多挑战。尽管风电在消纳方面表现优异,但在一些地区,风电项目同样存在限电和接入问题。随着新能源的加快入市,风电项目收益的不确定性也在悄然上升。
因此,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风电和光伏仍将共同存在并互相协调,共同推动新能源领域的发展。在整个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风电和光伏需要形成合力,共同迈向能源舞台的中央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