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探索生命的起源一直是科学家们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一个引人入胜的假说——“胚种论”,提出地球上的生命可能源于彗星带来的简单有机分子。这一大胆设想,尽管听起来如同科幻故事,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开始为其提供支持。
欧洲的“罗塞塔”彗星探测器在这一领域取得了突破性发现。它成功探测了“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结果显示这颗彗星上存在氨基酸等生命基础物质。更令人惊奇的是,在新一期美国《科学进展》杂志上,研究人员报告称,在这颗彗星周围稀薄的气体中,不仅检测到了甘氨酸这一关键氨基酸,还发现了磷元素。甘氨酸对生命活动至关重要,而磷元素则是DNA和细胞膜等生命关键结构的组成部分。
不仅如此,2015年10月,科学家在洛夫乔伊彗星上又有了新的发现。他们侦测到了构成生命所需的两种复杂有机分子——酒精乙醇和简单糖类乙醇醛。这一发现无疑为地球生命起源的谜题增添了新的线索。原中国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李竞形象地比喻道,彗星就像一个在太空中孤独飞行的“大冰箱”,完美地保存着最原始的生命物质,并在撞击地球时将这些珍贵的物质“捎带”过来。
然而,科学界对于生命起源的看法并非一边倒。尽管彗星传递生命“基石”的证据越来越多,但仍有许多科学家认为生命是在地球上自行形成的。他们提出了“原始汤”理论,认为在约40亿年前,地球的海洋中存在着由闪电等强大能源与原始大气中的物质反应形成的有机分子。为了验证这一理论,科学家进行了实验,让电火花穿过类似原始大气的混合气体,结果成功形成了水溶性有机小分子,如氨基酸、氰化氢和甲醛等。
除了“原始汤”理论外,近年来海底热液喷口作为生命摇篮的设想也备受关注。科学家认为,在海洋刚形成时,海底热液活动频繁且剧烈,为生命的诞生提供了独特的条件。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袁训来指出,海底热液喷口具有稳定的液态水环境和独特的化学梯度,是合成有机大分子化学反应的“天堂”。热液喷口附近的金属矿物作为优质催化剂,进一步促进了这些化学反应的发生。科学家还发现,代表所有生物“共同祖先”的微生物,绝大多数是从海底热液环境中分离得到的超嗜热古菌,这为生命起源于海底热液喷口提供了关键证据。
关于生命起源的谜题仍然扑朔迷离。彗星可能为生命起源提供了重要的原材料,而地球自身独特的环境条件也完全有可能孕育出最初的生命。科学家们将继续深入探索和研究,以期在未来揭开这一困扰人类已久的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