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携手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近日正式揭晓了国内首批纯电动乘用车能效测评的权威结果。此次测评广泛覆盖了市场主流的轿车与SUV车型,共计超过10款,从行车、空调、驱动到补能四大关键能效领域进行了全面且深入的评估。
测评结果令人振奋,超过九成的参评车型荣获“一级能效”的殊荣,其能效表现均显著超越了行业的平均水准。针对消费者普遍关心的续航能力和能耗问题,测评在不同气候条件与道路状况下进行了多次严格测试,确保了结果的准确性和实用性。一级能效车型以其卓越的节能效果,为用户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能量使用成本降低。
此次能效测评体系的建立,不仅标志着我国汽车行业竞争焦点的转变,即从过去的“参数比拼”迈向了更加注重“真实能效”的新阶段。同时,这也预示着未来能效测评的范围将不断扩大,相关标准也将更加完善,有力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朝着绿色、可持续的方向发展。能效分级标识的引入,更为消费者提供了直观的选择依据,有助于提升绿色消费意识,推动高能效产品的普及。
根据天眼查专业版的数据统计,目前我国电动车相关企业数量已突破175.4万家大关,且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仅在2025年,新增注册的相关企业就达到了约9.8万家。从时间趋势上看,过去五年间,电动车相关企业的注册数量持续攀升,并在2024年达到了历史的高峰。
地域分布方面,江苏省、北京市和广东省在电动车相关企业数量上名列前茅,分别拥有超过19.4万家、15.5万家和14.3万家相关企业。山东省和河南省紧随其后,同样拥有庞大的电动车相关企业群体。
天眼查的风险数据显示,约有3.33%的电动车相关企业涉及司法案件,这一数据也为行业内的合规经营提供了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