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一场聚焦于汽车与零部件物流数智化升级的论坛圆满落幕。此次论坛由《物流技术与应用》主办,一汽-大众成都分公司鼎力协办,吸引了超过60位行业精英的积极参与,现场气氛热烈非凡。
论坛在《物流技术与应用》杂志副主编江宏的致辞中拉开帷幕。江宏直击行业发展要害,指出中国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AI等技术变革正加速推进。汽车行业正面临新能源汽车崛起、生产方式转变及降本增效等多重挑战。他强调,物流数智化升级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筹备期间,项目团队对成都地区的30余家汽车与零部件企业进行了深入调研,发现企业迫切需要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实现降本增效、流程优化及供应链可视化。
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生产管理部经理曲国杰女士在致辞中,用三组数据描绘了汽车行业变革的蓝图:预计今年新能源渗透率将达到55%,2030年将突破80%;高阶智驾技术已下沉至7万元级车型,2024年搭载率将达30%;用户需求正加速向多元化、个性化发展。面对电动化冲击、技术普惠化及需求碎片化等挑战,她表示,物流作为供应链的“毛细血管”,必须通过精益化、数字化、智能化实现成本降低和资源整合效率提升,最终为用户创造价值。
一汽-大众成都分公司生产控制与物料筹措科专家黄雪川分享了捷达品牌融合数字化与精益化的实践经验。他介绍了“E-Lane物流模式”,通过打通订单流、车身流与物料流的全链协同,实现精准排产、动态调整及智能算法优化供应链响应,有效控制库存成本。他强调,技术应用需务实,引入智能算法辅助决策的同时,坚持“人工经验+系统校验”双保险策略。AGV调度与视觉识别技术的落地,大幅提升了作业效率并降低了人力依赖。
一汽大众成都分公司物流规划管理科经理姜宏毅指出,供应链规划应全链路统筹,从产品设计贯穿至交付。他提到,部分企业效仿日系精益生产失败,原因在于仅关注局部改善而忽视源头设计。他提出“广义准时化模式”,构建“房子图”体系,涵盖规划、配送、生产与交付端,旨在实现快速、有序、经济、智能的闭环流程。他强调,物流成本优化需“算细账”,企业管理者应有全局视角,量化各环节成本要素,基于实时数据动态调整,推动供应链从“局部降本”迈向“系统增效”。
在互动环节,嘉宾们围绕行业痛点、技术应用及未来趋势展开了热烈讨论。降本增效是汽车零部件物流数智化升级的核心目标,技术创新与管理优化双管齐下是关键。参会者还实地参观了一汽-大众成都工厂物流现场,亲身感受了“E-Lane物流模式”的魅力。一位零部件企业代表感叹,原本认为数字化是“烧钱”,但看到作业效率提升和人力成本减少后,才意识到技术升级是刚需。
此次论坛不仅为行业提供了交流的平台,更为汽车零部件物流数智化升级指明了方向。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汽车零部件物流将迎来更加智能化、高效化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