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蓬勃发展,智能驾驶技术逐渐成为汽车行业的新焦点。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约1286万辆,同比增长36%,渗透率达到41%,较2023年提升10个百分点。这一趋势表明,新能源汽车不仅在销量上实现了阶梯式增长,其智能化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智能驾驶辅助系统(ADAS)的普及是推动这一变革的关键因素。根据盖世汽车研究院的数据,2024年中国乘用车L2及以上ADAS功能的标配渗透率达到48%,较2023年提升9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技术已不再局限于高端车型,而是加速向中低端市场渗透。在10-20万元价格区间,ADAS的渗透率已超过50%,成为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
随着ADAS技术的普及,车载摄像头的需求也大幅增长。作为ADAS系统和自动驾驶的核心传感设备,车载摄像头在车辆前视、环视、后视等多个部位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双目和三目摄像头方案因其远距离测量和高精度逐渐成为前视主流,成本在300-500元之间。而环视、后视等部位的摄像头则多采用单目方案,价格相对较低。
据统计,2024年国产新能源汽车平均单车搭载摄像头数量已超过7颗,较以往大幅增加。随着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单车摄像头数量有望继续增长,同时摄像头规格也在逐步提升。例如,L2级智能驾驶车辆平均搭载5颗摄像头,而L3级则达到14颗左右。高像素摄像头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8MP像素的搭载量持续上升。
在智能穿戴设备领域,智能眼镜同样展现出巨大的市场潜力。meta Ray-Ban智能眼镜的成功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自2023年9月发布以来,第二代meta Ray-Ban在销量上实现了快速增长,仅一个季度就超过了第一代产品的全生命周期销量。截至2025年2月中旬,其销量已突破200万台。这一成功主要得益于其在相机质量、音质效果、款式舒适度以及AI功能等方面的全面升级。
智能眼镜的核心在于其交互能力,而摄像头则是实现这一能力的关键。目前,索尼IMX681几乎成为所有AI眼镜的默认选择。然而,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升级,国产CMOS厂商也在积极布局这一领域,希望通过更强的性价比和可定制化来扭转市场格局。
智能眼镜的发展路径也逐渐清晰。从传统眼镜到音频眼镜,再到拍摄+音频眼镜,最终将迈向多模态AI眼镜和AR眼镜。在这一过程中,光波导技术因其大视场角、小体积、高透光率等特性逐渐成为AR眼镜的一致选择。
在机器人领域,多视觉传感器融合技术同样受到广泛关注。机器视觉系统通过摄像头等传感器获取环境图像信息,并运用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分析和理解。目前,2D视觉和3D视觉是机器视觉技术的两大分支,分别应用于工业检测、机器人导航和三维空间模型构建等领域。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不断扩大,机器视觉和智能眼镜等领域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国产厂商也将通过不断创新和布局,在全球市场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