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新能源汽车消费纠纷频发:免费变付费、智驾夸大、维修难题何解?

   时间:2025-04-14 21:24:01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繁荣景象吸引了无数家庭的关注,它们成为了现代家庭的新选择。然而,随着这一行业的迅速扩张,相关的消费纠纷也逐渐增多。近日,央视新闻披露了一系列涉及新能源汽车的消费争议,揭示了行业背后的一些乱象。

据报道,一些新能源车企在销售过程中承诺的“全功能预埋硬件,后续免费开通”的优惠,如今却悄然变成了需要额外付费的特权。方先生就是受害者之一,他购车时被告知所有功能都会免费开放,但合同中的小字条款却暗藏玄机——“部分功能可能需另行开通”。方先生认为,这完全是车企在玩文字游戏,误导了消费者。

湖南高新律师事务所的律师指出,受价格战和车型迭代的影响,部分新能源车主发现新车入手不久,车企就推出了新款车型,让老车主感觉被“背刺”。这种行为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还给他们带来了经济损失,这在往年并不多见。

在智能驾驶方面,车主们的实际体验与车企的宣传存在明显差距。多位新能源车主反映,车企为了吸引眼球,夸大智能驾驶功能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他们的心理预期与实际效果大相径庭。

维修难题同样困扰着新能源车主。上海车主郑先生的新能源车电池续航突然下降30%,尽管购车合同中有“电池健康度低于70%免费更换”的条款,但车企的检测报告却称电池是正常衰减,未达到更换标准。更让郑先生不满的是,检测设备竟然由车企提供,这让他对检测结果的公正性产生了质疑。

更有甚者,一些新能源车主在车辆出现问题时,连厂家都联系不上。广东新能源车主刘女士就遭遇了这样的困境。她的新能源车因为车企突然破产而无法维修,车门电子锁故障导致车辆无法启动,而4S店的电话已经成了空号。虽然官方App还能显示车辆状态,但维修预约按钮已经变成了灰色,让她无奈苦笑。

央视网评论指出,新能源汽车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少“成长的烦恼”。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相关部门和企业需要积极作为,加大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监管力度,不断完善售后服务体系。只有这样,才能让新能源汽车市场更加健康、有序地发展。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