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欧盟碳排新规来袭,车企不达标将遭千亿罚款,中国车企如何破局?

   时间:2025-04-15 03:27:59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随着2025年钟声的敲响,欧盟针对乘用车碳排放的新规正式登台亮相,为汽车行业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风暴。新规要求,自今年起,在欧盟境内销售的新车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必须骤降至每公里93.6克,与2021年的每公里116克相比,这一标准近乎严苛地缩减了近20%。

若以这一标准衡量,传统燃油车几乎无一能幸免于难。新规实质上成为了推动车企加速转向电动车的又一重锤。毕竟,纯电动车以其低至每公里62克的碳排放量(以特斯拉Model 3为例),轻松满足了欧盟的严苛要求,而燃油车则难以企及百公里3.5升的油耗门槛。

然而,市场的反应却并未如欧盟所愿。尽管新规已箭在弦上,但2024年欧盟市场乘用车的销售数据却显示,纯电动车仅占新车总销量的13.6%,燃油车(33.3%)和混合动力车(30.9%)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投资机构预测,为满足新规,电动车的销售比例需提升至25%,但现实却是电动车销售率停滞不前,2024年甚至出现了首次负增长。

面对这一困境,车企或将面临天文数字的罚款。根据欧盟规定,每超标排放一克二氧化碳,车企将被罚款95欧元。业内估算,2025年的潜在罚款总额可能高达160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1330亿元,这一数字甚至超过了梅赛德斯·奔驰全年的息税前净利润。

然而,危机之中往往孕育着转机。欧盟的碳排放交易体系为车企提供了一条迂回之路——无法达标的车企可以通过购买其他低排放或零排放车企的碳排放额度来实现合规。于是,诸如Stellantis、丰田等车企与特斯拉组成了“排放池”,通过购买特斯拉的碳额度来应对新规。而比亚迪,凭借其在中国市场积累的丰富电动车经验和碳积分资源,正成为欧洲车企的新宠,计划与它们组建碳积分交易池,出售碳积分。

更重要的是,欧盟碳排放额度交易价格预计将在未来几年内大幅上涨,为拥有富余碳积分的中国车企提供了另一条发财之道。只要能在纯电动车领域保持显著优势,积累大量碳积分,就能成为欧盟车企竞相购买的对象。

欧洲市场对中国车企的诱惑无疑是巨大的。作为全球汽车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欧洲不仅代表了高端市场,还是各大汽车品牌同台竞技的舞台。中国车企若能在欧洲站稳脚跟,无疑将极大地提升其在全球市场的品牌力。随着欧洲乘用车碳排放政策的不断收紧,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潜力巨大,而中国车企在新能源领域的领先优势将为其在欧洲市场赢得显著竞争力。

事实上,中国车企已经开始在欧洲市场崭露头角。多个中国品牌在欧洲市场呈现出爆发式增长态势,比亚迪和小鹏的销量分别暴增了216%和304%。然而,“产品出海”只是第一步,要想真正在欧洲市场站稳脚跟,中国车企还需要进一步推进“产品+产能出海”,甚至在长远来看,实现“全产业链出海”。

比亚迪已经宣布在匈牙利投资20亿欧元建设欧洲首个电动车工厂,预计2026年投产。奇瑞则与西班牙EV Motors合资生产EBRO品牌车型,开创了中国车企以技术输出方角色参与欧洲本土品牌复兴的先例。这些举措不仅有助于中国车企深度融入欧洲经济体系,还能进一步推动中欧车企在研发合作中的“双向奔赴”。

当然,中国车企的出海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面对复杂的政策环境和贸易壁垒,中国车企必须谨慎行事,充分利用出海可行性研究报告等战略工具,通过系统性分析降低风险、优化资源配置,并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只有这样,中国车企才能在欧洲市场乃至全球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