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国首批车网互动规模化应用试点城市和项目名单正式揭晓,涵盖上海、常州、广州等9个城市及30个具体项目,标志着新能源汽车与电网互动的新时代正式开启。
车网互动,简而言之,就是让新能源汽车成为“行走的充电宝”。借助双向充放电(V2G)技术,这些车辆在电网用电低谷时充电,高峰时则向电网反向送电,有效平衡电网负荷。这一创新不仅缓解了电力系统供需平衡的压力,更为新能源车主带来了新的收益渠道。
在广州南沙电动汽车综合能源站,一名新能源车主通过参与车网互动,成功获得了90.16元的收益。这样的场景,正逐渐成为现实。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截至2024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数量已突破3140万辆。大规模无序充电给电力系统带来了巨大挑战,而车网互动的推广则显得尤为重要。
南方电网公司近期组织了一场国内首次车网互动跨省区联动的活动,覆盖了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海南五省区的63个城市。此次活动中,超过10万辆次新能源汽车参与,互动电量超过50万千瓦时,创造了全国最大规模的车网互动记录。其中,深圳莲花山超充站实测最大放电功率达到1052千瓦,实现了兆瓦级V2G,单日V2G反向放电量更是首次突破1万千瓦时。
此次活动不仅验证了车网互动在技术应用、商业模式、业态创新等方面的可行性,还促进了新能源电量的消纳,相当于5万户家庭一天的用电量。车主们也因此获得了超过40万元的收益。通过反向放电、智能有序充电等多种场景的应用,车网互动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和价值。
然而,车网互动的大规模应用仍面临诸多挑战。首先,交易市场机制尚需完善。如何适应车网互动特性,让分散的新能源汽车电量有效参与市场交易,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南方电网公司构建了“批发+零售”双轮驱动模式,通过邀约填谷充电、V2G反向放电等方式,实现全场景响应机制的市场化疏导。
其次,参与方的积极性仍需提升。频繁充放电可能加速电池老化,影响车主的参与意愿。同时,大部分新能源汽车尚未开放对电网的反向输电功能,能实现车网互动的充电桩数量也有限。因此,需要加快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完善电池管理技术,提高参与方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最后,标准体系尚需健全。针对V2G功能、信息安全等方面的技术标准体系仍有待建立和完善。V2G充电桩和车辆V2G通信协议不兼容的问题也亟待解决。为此,广州供电局等部门正在探索多层次市场体系,联合产业链上下游建立车网互动生态圈,共同推动设备标准、技术标准、市场标准的制定。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持续推动,车网互动有望在未来发挥更大的作用。它不仅将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从“产能输出”向“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升级,还将为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