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晨曦初露前的寂静时刻,吕文扬的智能设备以一抹温柔的蓝光唤醒了他。窗外,地球仍沉浸在夜的怀抱,而他的征途却在浩瀚宇宙的另一端,火星基地正等待着他的再次驻守,这是他在那里的第三个轮换周期的开端。
经过简单的梳洗,吕文扬身着紧致的压力服,仔细检查了随身携带的便携式氧气供应装置。他的妻子仍在梦乡中,他轻吻她的额头,留下一张全息信息:“此行三月,归来时定携火星赤铁矿为礼。”
随后,吕文扬乘坐轨道电梯直达近地空间站,无缝换乘“曙光号”火星快船。飞船内部,几位队友正低声讨论着即将展开的任务细节。他启动全息星图,亲眼见证飞船逐渐远离蓝色星球,火星那抹鲜艳的红渐渐占据视野。
历经六周的星际旅行,火星那锈迹斑斑的地表终于映入眼帘。飞船穿越稀薄的大气,平稳降落在奥林匹斯山脚下基地的坚实地面上。舱门缓缓开启,吕文扬深吸一口虽经模拟但仍带有一丝金属气息的空气。
“吕工程师,A3区土壤样本分析报告待您审核。”AI助手“火灵”的声音在耳边响起。他点头示意,随即步入生物实验室。火星土壤改造项目已历经五年,而他负责的蓝藻培育正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午后时光,吕文扬身着重型防护服,驾驶勘探车前往赤道附近的试验田。火星的低重力让车轮卷起层层细腻的红色尘埃,阳光下,尘埃如薄雾般燃烧。途中,他停车检修了一处故障的气象站,并随手捕捉下火星日落的壮丽景象——太阳虽只有地球上的三分之二大小,却足以将广袤的火星荒原染成温暖的琥珀色。
当吕文扬返回基地时,地球恰好悬于夜空之中。他泡上一杯由循环水培育的火星绿茶,通过视频通话与地球上的妻子分享这一刻。屏幕中的她笑容满面:“今天又品尝了什么‘星际大餐’?”他举起培养舱中鲜嫩欲滴的草莓:“这次的草莓比上个月更加甜美。”
夜深人静之时,吕文扬躺在磁力睡眠舱中,耳边是沙暴轻拂过穹顶的声音。在这片距离地球最远可达4亿公里的红色土地上,他深知自己正站在人类文明的最前沿——以一粒微小的藻类、一颗不起眼的螺丝,缓慢而坚定地,在这无垠的宇宙中书写着属于人类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