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大厂AI竞赛白热化:斯坦福报告透视国内巨头布局与战略差异

   时间:2025-04-15 20:06:32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团队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年来,斯坦福大学的人工智能与人类未来研究所(HAI)发布的年度AI指数报告,已成为全球科技界瞩目的焦点。这份详尽的报告,通过数据的形式全面总结了AI领域的最新进展,其客观性和全面性备受认可,对行业内外的决策制定产生了深远影响。

报告内容广泛,涵盖科学研究、行业应用、公共政策等多个方面,篇幅超过400页。在阅读这份沉甸甸的报告时,《多模肽》团队深受启发,决定以此为契机,深入探讨中国大型互联网企业在AI领域的竞争态势。

一个令人瞩目的现象是,中美两国在AI技术方面的差距正在迅速缩小。尽管在2024年,美国的私人AI投资总额高达一千亿美元,是中国的12倍,但在知名AI模型的数量上,美国拥有40个,中国则紧随其后,拥有15个。更引人注目的是,中美两国在AI模型性能方面的差距也大幅缩小,例如在MMLU基准测试中,中国模型的性能仅落后0.3%。

然而,在这份报告中,一个令人惊讶的缺失是百度。早在2017年,百度就宣布了All in AI的战略,甚至一度有传闻称将收购由Hinton、Ilya Sutskever和Alex Krizhevsky创立的初创公司。当OpenAI在2022年底推出ChatGPT时,百度的文心一言也迅速跟进,成为国内最早发布的大模型之一。然而,在这份报告中,百度却未能跻身知名模型数量榜单的前列,取而代之的是阿里、字节、DeepSeek、腾讯和智谱。

这或许可以从百度的闭源策略中找到答案。在竞争激烈的AI模型市场中,要脱颖而出并不容易。要么你的模型在性能上遥遥领先,为用户带来极致的体验;要么你通过开源等策略,提升模型的影响力。DeepSeek在这两方面都做得很好,因此成为了明星模型。而百度则在这两点上都未能取得突破,导致文心系列模型在市场中处于尴尬的地位。

相比之下,阿里在AI领域的表现则较为亮眼。根据斯坦福报告,阿里去年发布的知名模型数量仅次于Google和OpenAI。阿里的通义大模型从一开始就选择了开源路线,旨在放大自身的2B优势,并努力实现2C业务的突破。随着AI应用的快速普及,云计算作为基础设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阿里围绕通义建立起来的系列生态,或将帮助阿里云扭转过去几年市场份额下滑的趋势。最近一个季度的财报显示,阿里云的营收和利润均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

然而,尽管云计算业务已经呈现恢复性增长,阿里的电商业务却仍未明显从这波AI进展中获益。AI在营销物料设计构建等多个环节为商家提供了大幅的效率提升,但这更多是行业层面的工具革新,并未给阿里带来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国内电商行业的竞争格局依然激烈,拼多多和抖音电商的增速虽然放缓,但仍显著高于阿里。

在字节跳动,AI可能是张一鸣唯一深度参与的公司战略。他亲自参与AI人才的招募,确保公司在AI领域的竞争力。字节在AI领域的动作最为活跃,几乎覆盖了所有的细分赛道。从豆包、扣子、剪映到即梦等一系列产品,字节在AI应用方面展现出了强大的创新力和执行力。尽管存在资源浪费的问题,但对字节而言,确保自己能拿到下个时代的船票更为重要。

相比之下,腾讯在AI领域的态度则显得更为沉着冷静。马化腾认为,AI是互联网百年难遇的机会,但腾讯并不急于推出半成品。他们更注重底层的算法、算力和数据建设,以及思考AI的落地场景。这种策略使得腾讯在AI大模型时代到来时,基本没有危险,只有机会。腾讯在AI方面的投入也在不断增加,2024财年的年度资本开支达到767亿元,同比增长221%。

在DeepSeek发布之后,腾讯迅速在其众多产品线中接入了该模型。这种开放的态度使得腾讯在AI领域的竞争力不断提升。近期,腾讯在AI方面的脚步有所加快,重组了AI团队,增加了AI相关的资本开支,并加大了对原生AI产品的研发和营销力度。腾讯的元宝产品在引入DeepSeek后,投流费用大幅增加,月活用户也迅速增长。

总体来看,中国大型互联网企业在AI领域的竞争态势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百度、阿里、字节和腾讯等公司在AI领域的投入和策略各不相同,但都在努力抓住AI带来的机遇。未来,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场景的不断拓展,这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和精彩。

在这场AI竞赛中,中国企业不仅要在技术上不断突破和创新,还要在商业模式和落地场景上不断探索和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在全球AI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同时,我们也看到,AI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日益深远。它正在改变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因此,在推动AI技术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要关注其对社会的影响和挑战,加强监管和引导,确保AI技术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最后,我们期待中国大型互联网企业在AI领域的竞争能够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和发展。同时,我们也希望这些企业能够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为社会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RSS订阅  |  开放转载  |  滚动资讯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