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风汽车旗下的智新科技电驱动工厂内,自动化生产线的繁忙景象令人瞩目。4月14日,一台台激光清洗焊接设备正以惊人的速度运转,激光束在扁线电机部件间灵活穿梭,仅90秒便能完成一台扁线电机的生产。这一效率的提升,得益于东风汽车与锐科激光的紧密合作,他们共同研发的设备不仅价格减半,生产效率也显著提升。
锐科激光设备汽车行业总监沈义自豪地表示,智新科技扁线电机、齿轮、电池等生产设备已全面实现国产化,这标志着东风汽车在打造自主可控汽车供应链体系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回溯历史,上世纪90年代,武汉以引进二汽30万辆轿车项目为契机,开启了经开区的发展历程。1995年9月8日,神龙汽车总装线上首辆富康轿车的下线,圆了武汉人的国产轿车梦。随后,法雷奥等知名企业纷纷入驻,为武汉汽车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如今,在湖北法雷奥车灯有限公司武汉工厂,每36秒便有一只车灯下线,每年300万只车灯从这里走向世界。
武汉元丰汽车零部件总厂同样展现出强劲实力,每1分钟下线一件盘式制动器,这些制动器在中型、重型卡车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从为东风配套做起,武汉元丰已逐渐成长为细分领域的佼佼者。
在湖北汽车产业集群内,东风汽车发挥着核心引领作用。拥有20多个整车厂和国家级检测中心,以及1000多家一级配套供应商的东风汽车,还带动了2000余家零部件企业的升级,形成了半径50公里的“两小时供应链圈”。
近年来,新能源零部件企业纷纷在湖北落子布局。孔辉科技与岚图汽车的合作便是其中的佳话。面对空气悬架系统的技术壁垒,岚图汽车与孔辉科技携手攻关,经过数百次方案碰撞和560万次耐久锤炼,终于成功搭载了首台全国产空气悬架的岚图FREE。如今,孔辉科技的空气悬架国内市占率已超过40%。
在芯片领域,东风汽车同样展现出强劲的创新实力。牵头组建湖北省车规级芯片创新联合体,联合中国信科等8家单位共同攻克“卡脖子”难题。同时,携手中国中车成立智新半导体公司,生产的IGBT让新能源车拥有了最强“大脑”。
通过12个产业创新联盟,东风汽车与300余家伙伴实现了技术共享,推动了产业链整体效能的显著提升。从“卡脖子”到“有芯有魂”,东风汽车正书写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奋斗故事。